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郏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侍。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勒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慕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日:“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逐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谨日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体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逐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保量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及候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文中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邑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颇有口才;他奉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
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
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9 01:2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玠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为桂阳王友。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①,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十年,除电威将军、仁威淮南王长史,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兽,玠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兽毙。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自梁末丧乱,朝章废弛,司宪因循,守而勿革,玠方欲改张,大为条例,纲维略举,而编次未讫,故不列于后焉。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至德二年,追赠秘书监。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时。子亮,有才学,官至尚书殿中侍郎。

(节选自《陈书·褚玠传》)

注①百里之才:百里,方圆百里之地;在古代,通常一个县大约在百里左右,因此可以称“县长”为“百里之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B.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C.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D.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文中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的“起家”二字语义不同。
B.山阴,是古代地区名,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是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在文中也称“稽阴”。
C.志铭,刻在石碑上埋在墓地中的铭文,大多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D.东宫,是古代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玠才华横溢,深受时人看重。褚玠年轻时以才器著称,善于占卜,博学能文,所撰写的章奏杂文都能切中事理。
B.褚玠执法如山,不畏豪猾宠臣。褚玠担任山阴令时,捉拿陈显文处以鞭刑,杀鸡儆猴,使得山阴县无人再敢触犯法律。
C.褚玠关心政务,主张典制改革。朝廷典章制度废弛,执法官员因循守旧,褚玠主张制订条例,但因未完成而没有推行。
D.褚玠才德兼备,深受东宫宠幸。褚玠无钱返京时是太子亲赐粟米二百斛,过世之后更得太子亲自制作碑铭,以表追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
(2)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小题5】褚玠的“百里之才”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小题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或褒或扬意义的称号。
C.舍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但是战国和汉初王公贵族没有舍人。
D.“大通”属于年号,“大通二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二年。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因其专注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给他漆盒烛盘等物。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2)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史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自相训勖,少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胧雅相钦重。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褥,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除少府卿,出为蜞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馬,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米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B.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C.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D.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艰,也称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遭遇母亲丧亊为丁母忧。丁,遭遇的意思。
B.加扑,意为施加鞭刑。扑在古代为鞭打的刑具,有长短之分,短的为敲,长的为扑。
C.刺史,最早为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员,后为州一级军亊行政长官。这里指后者。
D.卒,死亡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一般人死亡就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就愤得写文章,年少孤苦贫穷,读书学习毫不倦怠。大雪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不知疲倦。
B.江革忠贞不渝。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在魏人威逼利诱下,誓死忠君。魏人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刚强正直。他赏罚严明,百姓安定,官吏害怕,朝宴时对于不合格的官员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只好称病返乡。
D.江革为官清廉。门生故吏的馈贈,百姓送行的礼物,他一概不收;返朝时不接受定做新船;身旁没有侍妾,家徒四壁,深受世人敬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2)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粲,字长蒨。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威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征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韦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C.表: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使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人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