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6 05:0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B.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C.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D.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C.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破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2)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祖叡,梁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政,梁黄门侍郎。载少聪惠,笃志好学。年十二,随叔父棱见沛国刘显,显问《汉书》十事,载随问应答,曾无疑滞。及长,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起家梁邵陵王法曹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之乱,元帝承制以为中书侍郎。寻为建成将军、寻阳太守,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是时僧辩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拥兵保境,观望成败。元帝以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诸军事、高唐太守。仍衔命喻悉达等令出军讨景。及大军东下,载率三郡兵自焦湖出栅口,与僧辩会于梁幽。景平,除冠军将军、琅邪太守。
高祖诛王僧辩,乃遣周文育轻兵袭载,未至而载先觉,乃婴城自守。文育攻之甚急,载所属县卒并高祖旧兵,多善用弩,载收得数十人,系以长锁,命所亲监之,使射文育军。约日十发不两中者则
死,每发辄中,所中皆毙。文育军稍却,因于城外据水立栅,相持数旬。高祖闻文育军不利,乃自将征之,克其水栅。仍遣载族弟翔赍书喻载以诛王僧辩意,并奉梁敬帝敕,敕载解兵。载得书,乃以其众降于高祖。高祖厚加抚慰,即以其族弟翔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引载恒置左右,与之谋议。
徐嗣徽、任约等引齐军济江,据石头城,高祖问计于载,载日:“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垒筑城,以通东道转输,别命轻兵绝其粮运,使进无所虏,退无所资,则齐将之首,旬日可致。”高祖从其计。
天嘉元年,以疾去官。载有田十余顷,在江乘县之白山,至是遂筑室而居,屏绝人事,吉凶庆吊,无所往来,不入篱门者几十载。太建中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为建威将军    寻:不久
B.仍衔命喻悉达等令出军讨景 衔:衔接
C.未至而载先觉,乃婴城自守 婴:围绕
D.则齐将乏首,旬日可致 致:获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元帝以载为假节 以其无礼于晋
B.约日十发不两中者则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乃自将征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
D.高祖问计于载  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载小时候很聪明,学习专心致志。他十二岁时随叔父拜见刘显,对于刘显的提问,他对答如流,显示出非凡的学识。
B.侯景之乱时,韦载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元帝授予韦载许多官职来协助作战。韦载和王僧辩不负众望,终于平定了叛乱。
C.高祖想诛杀王僧辩,就派周文育先袭击韦载,遭到韦载的顽强抵抗。后来韦载在族弟的劝说和梁敬帝的敕令下投降了高祖。
D.高祖很重用韦载,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与韦载商量,且对他言听计从。韦载因病辞官回乡后,就大兴土木,建造宅院。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僧辩军于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拥兵保境,观望成败。
(2)高祖厚加抚慰,即以其族弟翔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寓:寄居
B.文帝之讨张彪也,    讨:征伐
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顿: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不豫:不高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阴”在这里是个地名,在古代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伯、公、侯、子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生性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便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陈,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藻,字靖艺,少立名行,志操清洁。齐水元初,释褐著作佐郎。天监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为持节、都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贼乃夜遁,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进号信威将军。

征为太子中庶子。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小文,成辄弃本。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高祖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迦叶,藻小名也。入为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藻固辞不就,诏不许。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侯景乱,藻遣长子或率兵入援。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梁书•列传卷廿三》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城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B.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持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C.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持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持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小题2】下列对文章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
C.平肩舆:古门勺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焦僧护发动叛乱,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军心,平定了叛乱。
B.萧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
C.萧藻身居高位经堂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傣禄太多,就想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
D.萧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疗,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也。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傍无交往,端坐一室,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怀淡如也。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绍泰元年,征为给事黄门侍郎。二年,兼吏部尚书。永定二年,改侍中,掌大选事。三年,迁都官尚书,掌选如故。
枢博闻强识,明悉旧章。初,高祖长女永世公主先适陈留太守钱蕆,卒于梁世。高祖受命,唯公主追封。至是将葬,尚书主客请详议,欲加蕆驸马都尉。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汉氏初兴,列侯尚主,自斯以后,降嫔素族。驸马都尉置由汉武,或以假诸功臣,或以加于戚属。《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盖以王姬之重,庶姓之轻,若不加其等级,宁可合卺而酳,所以假驸马之位,乃崇于皇女也。今公主早薨,伉俪已绝,既无礼数致疑,何须驸马之授?案杜预尚晋宣帝第二女高陵宣公主,晋武践祚,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赠公主,元凯无复驸马之号。梁文帝女新安穆公主早薨,天监初王氏无追拜之事。远近二例,足以据明。时以枢议为长。
天嘉元年,守吏部尚书。寻领丹阳尹,本官如故。五年,以葬父,拜表自解,诏赐绢布五十匹,钱十万,令葬讫停宅视郡事,服阕,还复本职。其年秩满,加散骑常侍,尚书并如故。是时,仆射到仲举虽参掌选事,铨衡汲引,并出于枢,其所举荐,多会上旨。谨慎周密,清白自居,文武职司,鲜有游其门者。废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光大元年卒,时年五十一。
(摘自《陈书·列传第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B.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C.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D.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高祖是古代帝王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的名号。
C.薨,古代称王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可称皇帝的高级妃嫔及其所生子女之死。
D.“拜表”的“表”,指古代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即臣子进谏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性情沉静,不慕荣利。他虽然门第显贵,财产丰裕,却生活简单朴素,闭门读书,不追求功名利禄。
B.袁枢博闻强识,明悉旧章。在朝廷商议加封钱蒇附马时,他援引历代典章,议论精辟,得到众人的称赞。
C.袁枢谨慎周密,自守清白。他曾经掌管官员的铨选,引荐提拔过众多文武官吏,平时却很少与他们来往。
D.袁枢循礼葬父,以孝闻名。侯景之乱时,人们四散逃避,他却自请辞官,按礼制回家葬父,直到守丧期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
(2)《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