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小题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或褒或扬意义的称号。
C.舍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但是战国和汉初王公贵族没有舍人。
D.“大通”属于年号,“大通二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二年。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因其专注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给他漆盒烛盘等物。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2)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4 03:02: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恺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其得民和。

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大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大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

注①纪纲:仆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B.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C.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D.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C.建康:六朝古都南京。三国吴时南京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
D.高帝:谥号名。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宪之断案如神,获得赞赏。担任建康令,以前官吏不能判决的案件,他轻松解决;只有他管辖的衡阳无诉讼案件,让刺史王奂大加赞赏。
B.顾宪之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对于权贵的请托、官吏的贪婪凶残,他不偏祖不纵容;他格尽职守,清廉节俭,深受百姓爱戴。
C.顾宪之摒弃迷信,擅长教化。衡阳当地有旧俗,百姓一旦患病就认为是先人所为,他晓之以理,从而去除了“除祟”的恶习。
D.顾宪之刚正不阿,敢作敢当。他上章拆除了宠臣吕文度在余姚营建的豪宅;吕文度回乡葬母,其他郡县官员争相凭吊,而他却不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
(2)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
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充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宇未成,今送薄助。”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五年,又为国子博士,常侍、中正如故。其年以本官假节,权摄北兖州事。大通元年,卒,时年八十五。昭明太子为举哀,赙钱十万,布百匹,并使舍人王颙监护丧事。又与前司徒左长史殷芸令曰:“北充信至,明常侍递至殒逝,闻之伤怛。此贤儒术该通,志用稽古,温厚淳和,伦雅弘笃。授经以来,迄今二纪。……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
山宾累居学官,甚有训导之益,然性颇疏通,接于诸生,多所狎比,人皆爱之。
(节选自《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宾首膺其选   膺:承当B.治差已久    差:病愈
C.此贤儒术该通   该:应该D.迄今二纪   纪:十二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
B.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中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纪年,为了避免混乱,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
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假”“兼”“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山宾聪明早慧,博学知礼。七岁便能讲清楚事物的是非道理,十三岁博通经书传注,服丧恪尽礼节。
B.明山宾体恤民情,仁厚宽容。昭明太子分外肯定他能体恤民情,不计得失,因此出资帮助他修房子。
C.明山宾淳朴老实,恪守诚信。山宾卖牛本已成交,他却告诉买主,牛曾经生病,可能旧病复发。
D.明山宾性格通达,平易近人。他长期担任学官,给了学生很多有益的教导,与学生交往亲切随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历始丰、永兴二县令。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寻随侯安都拒王琳于栅口。王琳平,授左中郎将。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脩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进爵为侯。寻迁荆州刺史。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隆少慷慨    慷慨:大方
B.为中兵参军 板:委任
C.子隆之 许:答应
D.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之 患:忧虑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率兵攻子隆B.闭门偃甲示之
C.宝应据建安之湖际拒官D.子降出兵袭其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 送于京师/
B.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C.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降/许之/送干京师/
D.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 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別名,称之为“字”。
B.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 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小题5】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不超过24字)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①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毅,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节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B.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C.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D.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和名使用有别。一般晚辈或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呼其名。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后会被收回。
C.爵,又称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种。
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有私财,无独立户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毅出身显贵,年少多才。他家世代将门,年少就习武射箭。侯景叛乱时,随叔父樊文皎支援台城。
B.樊毅胆识过人,勇毅无比。陆纳夜间偷袭,军营混乱,樊毅与左右数十人,竭力奋战,力阻外敌。
C.樊毅身经百战,功劳赫赫。樊毅与弟弟率兵响应侯瑱,也曾随侯瑱进军巴、湘,还曾击败齐军。
D.樊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隋朝军队进逼时,樊毅分析了当时形势,力主重兵护卫京口、采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2)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四裴”也。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祖骃,南中郎外兵参军。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失而倘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乐安任昉有盛名,为后进所慕,游其门者,昉必相荐达。子野于眆为从中表,独不至,昉亦恨焉。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或劝言诸有司,可得无咎。子野笑而答曰:“虽惭柳季之道,岂因讼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二年,吴平侯萧景为南兖州刺史,引为冠军录事,府迁职解。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俄迁中书侍郎。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衹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谥贞子。
(节选自《梁书·裴子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B.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C.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D.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时负有盛名的乐安人任昉,从各地到他的门下求学。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C.出:是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文中讲述裴子野从京城外调,到诸暨县去做县令。
D.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定论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子野家学相传,家族贤士满庭。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兄弟们,每一位都才学出众,负有盛名;人人出仕为官,衣锦还乡。
B.裴子野知礼重孝。祖母、父亲先后去世,他极其哀痛。居丧期间,极尽礼节。每次前往墓所祭拜,他都会伤心地哭泣。
C.裴子野虽受人推重,但为官之路有很多波折。任昉没有推荐他,称赞他的范云在推荐他前去世,范缜对他的推荐未被通过。
D.裴子野治政以人为本。他出任诸暨县令时,管理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时,向他们明示道理,得到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
(2)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