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 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小题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D.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闲雅的 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7 09:3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古代散文选》)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封:培土。
【小题1】作者以竹的□□、□□、□□、□□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 。
【小题2】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3】“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B.相国死了之后,他的故居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方法,内容详实丰富。
E.作者在长安居所,原是关相国私人住宅的东亭。
F.“见贱俗人之目”意思是,被低贱的俗人所见。
【小题5】文中说对人材要“异之”,“异之”的意思是什么?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