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①赙赗:泛指送给死者的布帛、车马等财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低职务。
B.端拱,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改年号。
C.行营,出征或者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D.金陵,今天的南京,古称建康、石头城、应天、燕京、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被父亲举荐后,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权领虎捷指挥、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B.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入侵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2)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1 06: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守节自誓。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查西京推官。入朝,为馆阁校勘。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士名,修首在选中。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知嘉祜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修在翰林八年,知无不言。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时东宫犹如未定,与韩琦等协定大议。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修亦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明年,徙蔡州。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脩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押宝:主持宴会。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C.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D.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节:信守名分,保持节操。常用来特指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嫁。
B.服除,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暂停做官去守丧,这是很重要的礼节,守丧期间,称为“服除”。
C.东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可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
D.布衣,上古所谓布是麻织品成葛织品,“布衣”是平民的代称,也用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四岁时就死了父亲,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学习条件是艰苦的。他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没有辜负母亲的教诲。
B.欧阳修主持了嘉祜二年进士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太学体”文章。欧阳修对这类文字坚决加以排斥,这类考生不予录取,考场文风,从此不为改变。
C.欧阳修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不让他辞官,他任职青州时,因遭到诋毁,所以乞求回京更加迫切。
D.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天下人效法尊崇。他还喜欢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些有才华的人都受过他的推奖褒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
(2)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
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B.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C.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D.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即表字,古人常常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
B.解褐,又称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C.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D.刑部,尚书省六部之一,隋之前六部尚无定制,隋始定为吏、户、礼、兵、刑、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他十八岁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的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审时度势,极有远略。任职北海知军期间,他认为此处的地势、地貌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皇帝升任他为潍州知州。
C.许仲宣精明强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粮等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做灯具,他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担当济阴县主簿时,县印失而复得,这一事件中县令仓皇失措,而他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夷人率服。
(2)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淳熙八年进士。尝从朱熹讲学,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知澧州,未上,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主管机宜文字。汉阳阙守,檄摄军事。时金人大入,彦约以守御功进秩二等,知汉阳。
嘉定元年,诏求言,彦约上封事,迁湖南转运判官。时盗罗世传、李元砺、李新等相继窃发,桂阳、荼陵、安仁三县皆破,环地千里,莽为盗区。彦约至攸督运,人心始定。世传素与元砺有隙,至是密请图元砺以自效,彦约录赏格报之,且告于朝,又予万缗钱犒其师。世传连禽元砺。彦约还长沙,未几,复出督战,余党悉平
世传既自以为功,迟留以邀重赂,彦约谕以不宜格外邀求。时池州副都统许俊驻兵吉之龙泉,厚赂以结世传,超格许转官资,世传递以元砺解江西。胡矩为右司,欲以世传尽统诸峒而为之帅,悉彻江西、湖南戍兵,彦约固争之,矩不悦,然世传终桀骜不肯出峒。彦约密遣罗九迁为间,诱胡友睦,许以重赏,友睦遂杀世传。江西来争功,不与校。擢侍右郎官,以右正言郑昭先言,寝其命。
久之,以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关外乏食,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通商蠲税,民赖以济。时沔州都统制王大才骄横,制置使董居谊既不得其柄,反曲意奉之。彦约以蜀之边面诸司并列,兵权不一,微有小警,纷然奏议,理财者归怨于兵弱,握兵者归咎于财寡,乃作《病夫议》,献之庙堂,时朝论未以为然。
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宝庆元年入对,劝帝讲学,防近习。会下诏求言,彦约上封事,又荐隆州布衣李心传素精史学,乞官以初品,置之史馆,从之。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以华文阁学士转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嘉熙初,赐谥文简。
(选自《宋史·曹彦约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约以守御功进秩二等 秩:官阶、品级
B.环地千里,莽为盗区 莽:茂密
C.以右正言郑昭先言,寝其命   寝:搁置
D.握兵者归咎于财寡   咎:罪过、过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
B.正言,职官名,宋初有左右正言,主掌规谏。
C.奏议,“奏”意为“陈奏”,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D.致仕,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彦约以军功任汉阳知军。他本是文官,因汉阳缺少守城的军官,朝廷让他代管军事,当时金人大举入侵,他凭守卫汉阳的功劳担任汉阳知军。
B.曹彦约用计谋平定盗贼叛乱。他担任湖南转运判官时,盗贼罗世传、李元砺等相继起事,曹彦约秘密请求罗世传消灭李元砺,最终此地动乱被平定。
C.曹彦约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他在消灭罗世传这个盗贼时功劳不小,但当时江西官员来争抢消灭罗世传的功劳,曹彦约没有与他们计较。
D.曹彦约后期不愿担任较高官职。理宗即位后,曹彦约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时,他极力推辞,不接受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约还长沙,未几,复出督战,余党悉平。
(2)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通商蠲税,民赖以济。

同类题4

文言文。
田况字元均,其先冀州信都人。晋乱,祖行周没于契丹。父延昭,景德中脱身南归,性沈鸷,教子甚严,累官至太子率府率。况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举进士甲科,补江陵府推官,再调楚州判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寻为陕西宣抚副使,还领三班院。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诏况处置之。既而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况督诸将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构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迁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忧,诏起复,固辞。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既葬,托边事求见,泣请终制,仁宗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况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况至,拊循教诲,以期其克自拔,岁余,蜀地晏如。至和元年,擢枢密副使,遂为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宣简。
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始,契丹寇澶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延昭生八男,子多知名,况长子也。保州之役,况坑杀降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后大用之。然卒无子,以兄子为后。
论曰:况有文武才略,言事精畅,然欲惩兵骄,乃坑降卒,弗忌阴祸,惜哉!
(节选自《宋史·田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B.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C.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D.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甲科”指参加进士科考试,也可指在该考试得中高第。隋朝始置进士科目,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B.“契丹”一般又称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直到如今俄语称中国,仍然是“契丹”。
C.“起复”指在封建王朝时代,官吏守丧尚未期满而重新起用,明清时称之为“夺情”。
D.“终制”指在父母、祖父母去世之后,按照礼制规定服满三年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庆之典等,也称“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年少有大志,喜好读书求学。后来他不但考中了进士,而且参与了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B.田况处事果决,但又残忍无情。在招降后,他将发动叛乱的四百二十九名士兵全部活埋。尽管受到朝廷赏识,但史臣并不以为然。
C.田况为人孝顺,为父守丧三年。在父亲去世后,他托言边疆有事需当面启奏,哭泣着恳求服满三年之丧,仁宗也为之感动并同意了。
D.田况宅心仁厚,十分爱护百姓。在升任右谏议大夫、成都知府之后,他对百姓实施教化政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至,拊循教诲,以期其克自拔,岁余,蜀地晏如。
(2)始,契丹寇渲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缔于庄公’,《公羊传》曰: “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缔: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B.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C.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D.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丞,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国子监为清朝最高学府,而监丞为该机构掌管校规的官员。
B.陛下,对皇帝的尊称。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因呼在陛下者而告之,所以“陛下”成为了对天子的尊称。
C.河南,元朝才开始设立“行省”,文中的“河南”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不同。
D.《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后朱震入朝,皇上用《易》《春秋》 的意旨来问他,朱震都用自己的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很高兴。
B.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建议皇上停止对郭千里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C.虔州很多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让朱震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以安抚当地百姓。朱震向皇帝建议,新太守到任后,让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替代本郡及属县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
(2)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