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公讳启圣,字熙止,性豪荡。甫冠,以诸生游通州,竟得知州事。既至,立杖土豪杀之,寻弃官去。归而游于萧山之郊。有二健卒,佩刀驱二女行,一老翁随哭之,则其父也。公阳呼二与之适,且劝以精与金,卒许诺。公出不意夺其刀,连毙二卒,谓老翁曰:“速以而女去!”康熙二年,知香山县。甫下车,澳门贼霍侣成猖甚,督抚不能制,公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以兵缚之,澳门始平。论功应得上賞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公夜见平南王尚可喜而诉之,可喜上疏言其枉,督抚皆以是自杀,而公亦罢官。客粤中,且无以为生。时年五十,见者多叹其拓落,而公之志浩然。
时和碩康亲王讨精忠,自浙江入,公向与王有旧,乃令其子仪募兵,帅之赴王,请自效。王喜,即令公从征。击枫桥贼,破之。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金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精忠之骁将曾养性至温州,公使仪逆击,大破之。精忠已夺仙霞关,公为前锋,乃迄人说之曰:“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精忠狐疑,公单骑至其营说之。精忠享公,其宾客皆列侍,公饮啖醉饱,指画伉爽。享罢,长揖径出,曰:“王自裁之!”精忠曰:“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论功即以公为福建布政司,仍从征,进剿郑氏。
后公用密计授施烺下台湾,七日破之,诏封烺为靖海侯,而公自陈无功,故賞亦不及。是年,公疽发背薨,归葬于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以诸生游通州 甫:刚刚
B.又以缚之 兵:兵器
C.精忠公   享:宴请
D.是李抱真之流 殆:大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B.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C.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D.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启圣智勇双全。姚启圣路遇抢劫民女的士兵,用计夺刀,杀死士兵,救下民女;后又用计生擒连督抚都不能制服的賊人。
B.姚启圣勇于担当。姚启圣在做知州时,杀死当地土豪;主动参与讨耿的行动,多次率领招募的军队打败耿精忠的队伍。
C.姚启圣豪放不羁。姚启圣做官不久,即辞官;被罢官以后,仍保持浩然之志;独自深入耿军劝降,谈笑自若,慷慨陈词。
D.姚启圣仕途坎坷。姚启圣五十尚落拓无功,此后追随亲王征战,在帮助施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因为无功,没有得到赏赐。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阳呼二卒与之语,且劝以稍与翁金,卒许诺。
(2)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06:0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博窥经史,兼览谶纬,注《孝经》,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正光四年,初镇江左,上疏荐谨。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及太祖崩,孝闵帝践.祚.,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节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B.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C.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D.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 指掌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以西为右。江表则是指长江以北的地区。
B.践祚,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类似用语还有践极、践统、践国、践位等。
C.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是帝王、大臣、名士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通读经书史籍,注释《孝经》,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倚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制定了伏击的计策并打败了拔陵军队。
C.元晏在太后面前进谗言,说于谨虽智略超人但却有图谋不轨之心。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于谨,于谨因此被捉拿归案。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一山

(元)陶宗仪

杭州属邑有一巨室,怙财挟势,虐害良善,邑官贪墨,莫敢谁何。众不可堪,走诉宪府。巨室逃匿,宪使怒,督责有司,示罪赏,揭大逵,且家至壁白,隐藏者罪连坐,首捕者赏万缗。其友人王一山者,世业儒,居湖山第一楼。倚彼于密,期月不发。邻家察知,图给赏钱,告报于官,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使问云:“女知彼所犯乎?”王曰:“知之”女闻国有制乎?”曰:“知之”。“女见揭示罪赏乎?”曰:“见之”。“女奚不就利避害乎?”曰:“朋友颠连来奔,乘其危以售之,则名教中有所不容。某诚弗忍为。事觉连坐,乃甘心焉。”使悚然曰:“君子所谓临难毋苟免②,其人践之矣,真义士也!若加以罪,是吾政苛而刑滥,民何以?”遂释之。使即许文正公子也。

(注释)①揭大逵:公示于大道;②临难毋荀免:出自《礼记·曲礼上》,遇到危难不会苟且偷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财挟势 (2)期月不发
(3)知彼所犯乎 (4)民何以
【小题2】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B.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
C.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D.官搜索得之,并王逮,系囚见宪使。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朋友颠连来奔,乘其危以售之,则名教中有所不容,某诚弗忍为。事觉连坐,乃甘心焉。
【小题4】分析宪使感到“悚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