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钱起
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薛萝垂,
由溪鹿过萏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青琐同心多逸兴,春山载酒远相随。
却渐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篱
[注]①此诗作于钱起在大历年间为朝官计,此对诗人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青琐:指官廷。③仕宦的代称。④接篱:古代的一种头巾。《晋书•山简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时有童儿歌日:‘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因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本诗诗题中的“酬杨补阙见过”,意为诗人感谢杨补阙拜访自己而作诗相答。
B.首联上句点明春日时分,下句泛写山景;营造出清幽、温馨、恬淡的意境。
C.颔联与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全诗语言清新浅远,自然脱俗,有王维之风。
【小题2】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11 09:0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崔 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近体诗是指形成唐代的格律诗体,又称今体诗,包含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诗中句数、字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本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B.诗的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的意境,情与景交融为一体。
C.本诗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每联都有关键词语照应题目,紧紧围绕诗题来写,如首联的“东风”,颔联的“万里”,颈联的“故园”,尾联的“不归”等。本诗在使用的表达技巧方面处处都有精妙之处。
D.尾联诗人说“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意思是只是不想家罢了,要是想回,随时都可以,表明诗人已经释怀,心境陡转,还赞美起了家乡的风景来,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情怀。
E.这首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结,意境深婉、情调沉郁;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小题2】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