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引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著作佐郎。候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遺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形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颜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顧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火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槭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史,职官名。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蕭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3 06:40: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本文节选自《陈书·韩子高传》,可见《陈书》是纪传体史书,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他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击败张彪。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留异之乱平定后,子高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2)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穆,字朗兴。性刚烈,有壮气,颇涉书史,好尚功名。世宗初,袭男爵。后除夏州别驾,寻加宁远将军,转泾州平西府长史。时刺史皇甫集,灵太后之元舅,恃外戚之亲,多为非法。穆正色匡谏,集亦惮之。转安定太守,仍为长史。还朝,拜左军将军,转河阴令,有严明之称。
时蠕蠕主婆罗门自凉州归降,其部众因饥侵掠边邑,诏穆衔命宣慰,便皆款附。明年复叛,入寇凉州。除穆辅国将军、假征虏将军、兼尚书左丞、西北道行台,仍为别将,往讨之。穆至凉州,蠕蠕遁走。穆谓其所部日:“夷狄兽心,唯利是视,见敌便走,乘虚复出。今王师来讨,虽畏威逃迹,然军还之后,必来侵暴。今欲赢师诱致,冀获一战,若不令其破胆,终恐疲于奔命。”众咸然之。穆乃简练精骑,伏于山谷,使赢步之众为外营以诱之。贼骑觇见,谓为信弱,俄而竞至。穆伏兵奔击,大破之,斩其帅,获生口杂畜甚众。
及六镇反叛,诏穆为别将,隶都督李崇北伐。都督崔暹失利,崇将班师,会诸将议曰:“朔州是白道之冲,贼之咽喉,若此处不全,则并、肆危矣。今欲选诸将一人,留以镇捍。不知谁堪此任?”众曰:“无过穆者。”崇乃请为朔州刺史,仍本将军,寻改除云州刺史。穆招离聚散,颇得人心。时北境州镇,悉皆沦没,唯穆独据一城,四面抗拒。久之,援军不至,兼行路阻塞,粮仗俱尽。穆知势穷,乃弃城南走,投尔朱荣于秀容。既而诣阙请罪,诏宥之。
萧衍遣将军曹义宗逼荆州,诏穆为使持节、南征将军、都督南征诸军事,大都督以援之。穆潜军径进,出其不意,至既大破之,生擒义宗送阙。以功迁卫将军,进封赵平郡开国公,增邑一千户。迁使持节,加侍中、车骑将军、假仪同三司。与大将军元天穆东讨邢杲,破平之。时元颢内逼,庄帝北幸,颢入京师。穆与天穆既平齐地,回师将击颢。穆先驱围虎牢,尽锐攻之。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时年五十三。庄帝还宫,追赠侍中、司徒公,谥曰武宣。
(节选自《北史·费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B.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C.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D.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爵,爵位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不同等级,有些爵位可世袭。
B.刺史,官名。汉武帝时开始设置,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C.蠕蠕,亦称“柔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先祖为东胡,原是鲜卑拓跋部的一个部落。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或称号,追赠的官职必须高于生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穆性格刚烈。外戚皇甫集仰仗权势,做不法的事,费穆面色严肃地向他进谏,皇甫集也很害怕。
B.费穆急君所难。蠕蠕首领婆罗门从凉州归降,部下因饥饿抢掠边境城镇,费穆主动前往安抚慰问。
C.费穆才能出众。六镇叛乱时,他隶属都督李崇参加北伐,在形势非常危急时,受到众人一致推举。
D.费穆战功赫赫。在萧衍派遣曹义宗率军逼近荆州时,费穆大破之,生擒曹义宗并且将之送到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乃简练精骑,伏于山谷,使赢步之众为外营以诱之。贼骑觇见,谓为信弱,俄而竞至。
(2)穆知势穷,乃弃城南走,投尔朱荣于秀容。既而诣阙请罪,诏宥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②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摛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子,东宫置学士,陵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③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④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⑤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⑥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节选自《陈书·徐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置学士,陵其选 充:充任
B.共推之  署:签名
C.陵席对曰 避:躲开
D.臣徐仆射 同:赞同、同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徐陵“忠于职守”和“文才出众”的一组是
A.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光宅惠云法师嗟陵早成就
B.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
C.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 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
D.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 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是东海郡人,父亲徐摛为梁朝将军,太子属官。陵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博览史书,能言善辩。
B.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此事,上奏弹劾,终于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
C.徐陵奉命出使北魏,北魏替他安排馆舍,设宴招待,魏收本想嘲弄徐陵,结果反受徐陵嘲弄。
D.朝议北伐,高宗让众臣推举元帅,徐陵力排众议,知人能荐,推举吴明彻主持北伐,终于收复淮南大片土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
(2)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B.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
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
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
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
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
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
(2)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绘,齐世掌诏诰。孝绰年未志学,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防、范云等闻其名,并命驾先造焉,眆尤相賞好。范云年长十余岁,其子孝オ与孝绰年并十四五,及云遇孝綽,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頃之即真。高祖雅好虫篆,时因宴幸,命沈约、任眆等言志赋诗,孝绰亦见引。尝待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賞,由是朝野改观焉。初,孝绰与到洽友善,同游东宮。孝綽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及孝绰为廷尉卿,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云:“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高祖为隐共恶,改“妹”为“姝”。坐免官。孝绰诸弟,时随藩皆在荆、雍,乃与书论洽不平者十事,其辞皆鄙到氏。又写别本封呈东宮,昭明太子命焚之,不开视也。孝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每朝宴常引与焉。及高祖为《籍田诗》,又使勉先示孝绰。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以孝绰尤工,即日有敕,起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后为太子仆,母忧去职。服阕,除安西湘东王谘议参军,迁黄门待郎,尚书吏部郎,坐受人絹一束,为饷者所讼,左迁信威临贺王长史。頃之,迁秘书监。大同五年,卒官,时年五十九。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每于朝集会同处,公卿间无所与语,反呼仆卒访道途间事,由此多忤于物。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

(选自《梁书・刘孝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B.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C.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D.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诰,文体名,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
B.志学,作为年龄的代称,相当于说“弱冠”,语出《论语・为政》。
C.公卿,三公和九卿的简称,原是秦中央集权体制,后也泛指高官。
D.辞藻,意为诗文的辞采,常指修饰文词的典故或华丽的词语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孝绰恃才而任性。起初他与到洽关系友善,但后来到洽很怨根他,原因是孝绰自认为才能胜过到洽,讥笑到洽的文章
B.刘孝绰年轻有盛名。范云虽然年龄比孝绰大很多,但他很欣赏孝绰,以至和他结为兄弟,并让自己的儿子拜见了孝绰。
C.刘孝綽被高祖赏识。他被兔职后,高祖多次派徐勉宣旨抚慰他,每有朝宴也常让他参加;高祖作了诗,又让徐勉先送给他看。
D.刘孝绰常盛气凌人。他对人多加欺凌轻慢,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便不惜夸大其词加以毁谤,尤其轻视盾、沈僧杲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
(2)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