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释)①公元757年,杜甫在京城任左拾遗,后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夏,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②户:门。③作意:如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户杨柳弱袅袅”正面描写了杨柳的位置和形态:她虽然体态柔弱,但轻盈纤美。
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D.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诗中的“杨柳”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简要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15 05:1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日忆李白①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天宝三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两人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长安,此诗即作于天宝五年或六年春杜甫居于长安之时。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②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此诗为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②秋水:秋日风波。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颈联,寓情于景,虚实结合,作者思念友人,想象友人也在思念自己,上下文互含其词而见意。
B.第二首诗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罩上一层愁绪,暗示李白正处于命运的秋天,经历着人生的颠沛流离。
C.第二首诗颈联,描写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D.两首诗都是律诗,颔联和颈联对仗;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情韵绵绵,足见二人的深厚友谊。
【小题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相同,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②宋玉:楚国 辞赋家,政治上不得志。所著《九辩》开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③云雨荒台:宋玉作《高唐赋》,记叙了楚怀王游高唐时在梦中宠幸巫山神女一事。宋玉意在以这个虚构的故事讽谏楚襄王。但人们不懂宋玉的意图,附会出“云雨荒台”的古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摇落”一词取自宋玉的《九辩》,首句既描写了诗人所见之实景,也与诗人凭吊的对象宋玉关联起来。
B.从“风流儒雅亦吾师”可知,宋玉虽然是儒雅的辞赋家,取得了一定的文学成就,但他生性轻浮放纵。
C.从颔联可知,诗人与宋玉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人生遭遇有相似之处。
D.在诗人看来,世人虽然推崇宋玉的文采和作品,但并不知道宋玉在其作品中寄寓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E. 尾联写楚国已经灭亡,楚宫也坍圮消失,诗人向船夫请教宋玉的一些情况,船夫自己疑惑不解,不能回答。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