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B.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C.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D.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我国上古华夏族各朝建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中心地带,有别于四方蛮夷戎狄。凡华夏族统辖区域都称“中国”。
B.宫,一般指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这里指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
C.昭文馆,朝廷典藏经籍图书之所,直昭文馆是文官的加官,掌管昭文馆。
D.蓬菜、方丈、瀛洲之山,道家传说中远海的三座仙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文中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作者对于程师孟治郡的业绩,单刀直入又纡徐和缓,将其政绩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
D.本篇由景及人,既不寓情于景,也不发掘深意,而是平平直直,自自然然,远远道来,娓娓而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
(2)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7 09:57: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贵贤

(晋)葛洪

抱朴子曰: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鸿鸾之凌虚者,六翮之力也;渊虬之天飞者,云雾之偕也。故招贤用者,人主之要务也;立功立事者,髦俊‚之所思也。若乃乐治定而忽智士者,何异欲致远途而弃骐騄ƒ哉!

‚夫拔丘园之否滞,举遗漏之幽人,职尽其才,禄称其功者,君所以待贤者也;勤夙夜之在公,竭心力於百揆,进善退恶,知无不为者,臣所以报知己也。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喜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是以傅说吕尚不汲汲於闻达者,道德备则轻王公也。而殷高周文乃梦想乎得贤者,建洪勋必须良佐也。

(节选自葛洪《抱朴子》)

慕贤

(南北朝)颜之推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 )

‚吾生於乱世,长於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隆平:昌盛太平。‚髦俊:亦作“髦隽”,才智杰出之士。ƒ骐騄:良马。④否滞:停滞。⑤百揆:各种政务
【小题1】结合文本,作者要求做到“贵贤”与“慕贤”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_等两类人。
【小题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贵贤》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慕贤》第段结尾处的( )内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请说明其理由。
【小题4】对两篇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贵贤》篇可知作者的主要思想是儒家积极入世。
B.两篇选文的第‚段论证方法完全相同,即事实论证。
C.《颜氏家训》阐述思想、学识,没有记述作者经历。
D.结构相同,都是第段提出论点,第‚段加以论证。
【小题5】从句式的角度看,《贵贤》篇多用______,《慕贤》篇多用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与韩荆州书①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②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③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④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听、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⑤筹画,安能自?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⑤。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韩朝宗,唐京兆长安人,玄宗时官至荆州长史,时称韩荆州。②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③畴曩(chǒunǎng):往日。④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⑤谟猷(yóu):谋画.谋略。⑤薛、卞之门:薛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开张心颜(______) (2)即荀慈明(______)(3)安能自(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君侯不以富贵而B.先代所
C.以金笼进上,细其能D.欲居之以为利,而其值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才名见知
(2)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小题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一组是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③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 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⑤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 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荆州有周公之风,喜奖拔后进,当时士人仰慕于他,李白也上书自荐。
B.李白多年来游历四方,拜访结识军政长官,得到王公大人的普遍赞誉。
C.在信中李白极力称颂韩荆州的功业、德行、文章和学问研究,希望得到他的接纳。
D.李白才情很高,这封自荐信充分表现出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论古人词,不辩是非,不别邪正,妄为褒贬,吾不谓然。

声名之显海,身分之高低,家数之大小,只问其精与不精,不系乎著作之多寡也。子建、渊明之诗,所传不满百首。然较之苏、黄、白、陆之数千百首者,相越何止万里。词中如飞卿、端已、正中、子野、东坡、少游、白石、梅溪诸家,脍炙人口之词,多不过二三十阕,少则十余阕或数阕,自足雄峙千古,无与为敌。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稼轩气概,漫为规模,适形粗鄙耳。

【小题1】本文第一段中论及宋代好几位词人,耆卿是  ,少游是  
【小题2】作者对“蔡伯世云”的意见是  (选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3】本文第二段中,作者写“子健、渊明”的目的是
【小题4】作者认为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请联系文意(可适当结合你对两位词人的了解),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有南北官道,洿下者里余,雨多行潦,行者不便则傍西踏人田行。行数日而成路。田家苦之,断以横墙,十步一堵,堵数十焉。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田家无计,乃蹲田边,且骂且泣,欲止欲讼,而无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胡不仆墙而使之通,犹得省于墙之更西者乎?”予笑曰:“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注释)①洿下:低洼的地方。②潦:积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田家之 ⑵不仆墙而使之通
【小题2】用两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断横墙 料大王足当项王乎
B.欲止欲讼,无如多人何也 成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
C.骂且泣 若属皆为所虏
D.犹得省于墙更西者乎   均二策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断以横墙B.大王来何操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
【小题6】筑墙的两个弊端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7】概括本文的寓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含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 略:侵占 微太子言,臣愿得之    谒:拜见
B.以困来归丹 穷:困窘 父母宗族,皆为没 戮:屠杀
C.以试人,血缕   濡:沾湿 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瞋:瞪眼
D.愿大王少借之   假:宽容 断其左股。荆轲 废:残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有不含通假字语句的一组是(   )
A.秦王必说见臣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日以尽矣
B.请辞决矣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乃朝服,设九宾
C.愿大王少假借之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D.卒惶急无以击轲   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王必喜善见臣    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进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
B.①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②皆白衣冠送之 ③不敢兴兵拒大王
C.①父母宗族,皆戮没  ②嘉先言于秦王 ③其人居远未来,而留待。
D.①而伤长之意 ②人无不立死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B.宗庙,古代贵族、名人供奉祖宗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羽声,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D.太子,封建社会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勇而多谋,城府很深。太子来见他时,对刺杀秦王,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级和燕国督亢地图不可。
B.荆轲擅长辞令,工于心计。为取得人头,他先激起樊对秦的仇恨;然后说明此举的两个好处,最后才说明了行动计划。
C.荆轲性格刚烈,不受侮辱。当太子怀疑他改变主意,决定只派秦武阳时, 他对这种不信任之举,一反常态,愤怒直斥。
D.荆轲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献图时,秦武阳吓得变了脸色,事情就要败露,荆轲笑顾武阳,几句话便使秦君臣疑窦冰释。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