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清)赵佑

嘉善周震荣宰永清,尝书张乞人事:张乞人,永清县南门外贫人也。父殁,行乞养母。止无庐舍,穴土为居。会天大雪,知县魏继齐过其处,闻歌声出地中,怪之,左右曰:“张乞人也。”呼出,问之,答曰:“今日我母生辰,歌以劝餐耳。”命车载其母子至官廨,继齐母馈其母大布及粟,继齐馈乞人钱十缗。乞人叩头曰:“官母赐我母,不敢不受;官赐我,我不敢受。”继齐曰:“与其残杯冷炙,日夕沿门也?”答曰:“残杯冷炙,我母安之久矣,目无所污也。我愚民,不知此十缗,官何所受之?我母年八十,我年六十有一,为官清白,百姓足矣。”继齐惭汗下,不复强授焉。为营室于城内金花巷,将命居之,乞人负其母去,不知所终。

乞而孝,难已;乞而廉,尤难。观乞人之受官母赐,不受官赐,其真视万钟犹呼蹴哉!惟孝,故能廉,不廉,不成其为孝也。虽然,乞人以乞养母,官以官养母,官母之赐乞母,何莫非官之有所受以安其母?乞人特推其安母之心,以重官母,亦善为官地也。官盍徐省其向所受之,果克安母、母之安之亦如乞母乎?则无独为乞人难也。则犹幸此一官之知惭也。

【小题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张乞人和李密的个性中的共同点:_________
【小题2】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 )
A.闻歌声出地中,B.止无庐舍,土为居
C.会天大D.嘉善周震荣永清
【小题3】“亦善为官地也”的意思是 ( )
A.善良地从官的地位来看问题B.善良维护官的地位
C.为了替官做善事D.善于替官的处境着想
【小题4】张乞人不接受魏继齐的馈赠,为何又接受他母亲的馈赠?作者认为原因在于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小题5】纵观全文,对知县魏继齐,作者的态度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4 07:4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族兄中涵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救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奋臂屹立,虎扑至,例首让,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地。视,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帝扫之不,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兄中涵旌德县时:   知,主持,执掌
B.老翁一短柄斧  手,手执
C.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地 仆:倒
D.其目以毛帚扫之不 瞬,一瞬间
【小题2】下列“之”的指代对象与举例不同的一项是
例: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A.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
B.纵八九寸,横半
C.虎扑至,侧首让
D.视,自颔下至尾阔,皆触斧裂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伤猎户数人,不能捕”说明虎患堪忧,为下文唐打猎的出场作铺垫。
B.引用戴东原的叙述,是为了交待唐打猎家族的由来,使叙事完整。
C.虽然唐氏家族派来的老翁信心十足,大家不要害怕,中涵还是感到非常不满。
D.作者最后引用《庄子》的话,为了说明老翁打虎技艺高超,是因为长期的苦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姑苏台记
宋 荦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台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小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台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仅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绣。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猱腾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传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淼中。环望穹窿、灵岩、高峰、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人无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试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先后写了途中之景、登台之景、台上之景和台的四周之景,完整地描述了作者游姑苏台的过程。
B.文章开篇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描写了农忙的景象,一方面表现了农夫的“忙”“乐”,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苦”。
C.姑苏台上已没了古迹,前人游记中记载的穿孔方石等也没有了,“颇讶不逮所闻”流露出作者的失落感,为下文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凉奠定了基础。
D.文章描写了登台之景的生机盎然、台上之景的荒芜冷落、四周之景的气势雄浑,细致地描摹出作者由欣喜兴奋到失望伤感,再到感慨叹息的情感变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先生雅不事生产   雅:非常
B.屏绝诸好   屏:摒弃
C.出兼金访求其画 兼:多倍
D.居平善病  善:多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武不屑举业,不事生产,其家遂落,但其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
B.王武以画得誉,但并不以画攀附权贵,保持了高洁的品行。
C.王武晚年自号“忘庵”,他彻底超越了世俗功利,忘却了人间烟火。
D.文章叙议结合,选择了王武的典型言行,生动塑造了一个操守高尚的人物形象。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小题4】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