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劳勤。”延燕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傳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注)①功曹:汉代辅佐州、郡长官办事的官吏,掌管考查记录功劳等。②擿:(tī),揭发 ③醊:(zhuì),祭祀时用酒酹地。④槃桉:“槃”即盘,“桉”即碗。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而改节,儒学 敦:推崇
B.诛之。 悉:全、都
C.京师叹 称:称赞
D.以劳勤 劝:劝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对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B.豪右,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文中指权势盛大的豪族大户。
C.永元,是年号,可做纪年之用。帝王登基或朝廷遇到大事,往往会更改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年号。
D.茂才,是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即优秀人才。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焕年轻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武力,后来才改变志向,研究儒学,入仕为官,曾任兖州刺史、侍御史、洛阳令等职。
B.王涣任温县县令时,严惩奸猾之徒,使境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王换任洛阳令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平,处理案件宽严适宜:同时又善于斗争,多次揭露潜藏的奸恶。
D.王涣去世后,邓太后认为王涣为国为民辛勤劳作,任命他的儿子王石为郎中,并为他设立祠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2)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5 09: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B.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C.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D.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B.“诸生”,古代经过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里面“诸生”即为此意。
C.“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D.“掖庭”,即永巷,汉武帝时改为掖廷。宫中旁舍,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通常作为嫔妃所居,也是宫女居住的地方。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B.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C.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D.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将作案者揪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⑵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

先是,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及嚣发兵反,援乃上书曰:“臣与隗嚣本实交友,初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于汝意可,即专心矣。’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帝乃召之,援具言谋画。

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乃闻季孟归罪于援,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因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援间至河内,过存嚣子恂,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恂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恂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夫怨雠可刺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隗嚣于是上疏谢曰:“吏民闻大兵卒至,惊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废臣子之节,亲自追还。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臣虽不敏,敢忘斯义!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有司以嚣言慢,请诛其子。帝不忍,复使来歙至,赐嚣书曰:“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注)①隗嚣(wěi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B.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C.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D.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礼记》曰:“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
B.世祖,这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C.足下,旧时对对方尊称的交际用语,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王,可译为“您”。
D.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冈(苏)建诣行在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年少时便志向远大,兄长们对此称奇。后隗嚣非常器重他,任用其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建武四年冬天,马援送信到洛阳,更是得到了皇帝的欣赏。
B.马援正直忠心,勇于向君主进呈意见。在隗嚣发兵反叛后,他上书国君,说明事件的基本脉络,并请求面圣,以详尽陈述消灭隗嚣的策略。
C.隗嚣孝顺慈爱,在马援看来连曾参、闵子骞也比不过他,因此隗嚣不会不顾及自己儿子的安危。这是马援对其进行规劝的原因之一。
D.马援言辞颇有艺术。他写信给隗嚣的属下杨广,让他告知劝说隗嚣,信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惜没有收效。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
(2)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小题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范晔《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文中“再转复为太史令”的“转”和“征拜尚书”的“拜”都是调任官职。
B.“阳嘉元年”中的“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纪年方法。
C.“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所以称作“豪右”。
D.“上书乞骸骨”指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善机巧”,制作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
B.选文从制作时间、材料、大小、形状、装饰、构造到工作原理和实践功效,重点介绍了能代表张衡成就的候风地动仪。
C.张衡不畏权贵,政绩卓然。他在出任河间相期间,整顿法令,捉拿惩治当地奸党,政治清明,但遭到许多豪右的忌恨和打击。
D.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当皇帝问起天下所痛恨之人,他诡对而出;出任河间相三年,他便急流勇退,请求告老还乡。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小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 ) (2)诸公其行( )
(3)其不测( ) (4)子己为郎中(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事博士焦永B.恢谢不与交通C.帝始亲事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公多行 尔无忘乃父之志
B.称疾乞骸骨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忿其不附己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窦宪是风厉州郡迫胁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小题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小题6】本文表现了乐恢 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