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B.作计乃尔立 乃尔:就这样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D.多谢后世人 多谢:十分感谢。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假暂归  于今无会B.蹑履逢迎 怅然遥
C.我应他人  足荣汝身D.君既若录 渐愁煎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二三里,催藏马悲哀”,既表现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同时也为下文写二人诀别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讽刺,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深沉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既表明了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拆散焦刘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焦刘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上苍让二人化作鸳鸯结为夫妇。
【小题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小题5】用:“/”为下列文段断句。(共断7处)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26 03:0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悛,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初辟从事。随父勔征竟陵王诞于广陵,以功拜驸马都尉。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郡南江古堤,久废不缉。悛修治未毕,而江水忽至,百姓弃役奔走,悛亲率厉之,于是乃立。明帝崩,表奔赴,敕带郡还都。吏民送者数千人,悛人人执手,系以涕泣,百姓感之,赠送甚厚。桂阳难,加宁朔将军,助守石头。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持丧墓侧,冬月不衣絮。太祖书譬悛曰:“承至性毁瘵,转之危虑,深以酸怛。终哀全生,先王明轨,岂有去缣纩,撤温席,以此悲号,得终其孝性邪?当深顾往旨,少自抑勉。”太祖辅政,有意欲铸钱,以禅让之际,未及施行。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二丈并居宅处犹存。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此议若立,润利无极。”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卫送山陵,卒,年六十一。太常,常侍、都尉如故。谥曰敬。

(《南齐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B.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C.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D.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供社会呼唤。
B.从事,官名,自汉代始,三公、州郡长官皆自征召僚属,多以“从事”称之。
C.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人,“禅”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D.赠,也称“追赠”“追晋”,指古时在有贡献的官员临终时皇帝为其加封官职或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悛关注民生,身先士卒。郡城南江古堤久废,他组织百姓修缮,施工期间江水忽至,百姓弃工逃跑,他亲自上堤督阵,修好了堤坝。
B.刘俊极尽孝道用心守丧。其父亲战死后,他在坟墓侧旁守丧,冬季不穿棉服。太祖写信劝慰他,要他多顾今后,稍微尽力压抑自己的悲痛。
C.刘悛治政有方,百姓爱戴。明帝驾崩,他带着郡印返回都城,数千百姓来送行。老百姓赠送给他丰盛的物品,他为之感动得流下眼泪。
D.刘悛心系国家,钱盈国库。他在蜀州发现了铜山,向皇帝启奏下令采铜铸钱。皇帝听其建议,派使臣进蜀铸得铜钱一千余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
(2)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湖字大渊,勃海蓚人也。汉太傅裒之后。祖庆,慕容垂司空。父泰,吏部尚书。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少历显职,为散骑常侍。登国十年,垂遣其太子宝来伐也,湖言于垂曰:“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政当敦修旧好,乂宁国家,而复令太子率众远伐。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兵凶战危,难可独行。愿以深虑!”言颇切厉。垂怒,免湖官。既而宝果败于参合。宝立,乃起湖为征虏将军。宝走和龙,兄弟交争,湖见其衰乱,遂率户三千归国。太祖赐爵东阿侯。年七十卒。赠镇西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魏书·高湖传》)
注:乂(yì)宁,安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B.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C.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D.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小题2】下列不属于“宝果败于参合”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政当敦修旧好,乂宁国家B.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
C.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D.兵凶战危,难可独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讵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其属意如此。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高祖大悦。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其年迁掌吏部,寻以公事免。六年,领步兵校尉。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罢郡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其盛如此。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其年,出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六年,迁太子詹事。举父濸,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九年,迁尚书仆射。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敕辄赐假,并手敕处方,加给上药。其恩遇如此。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B.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C.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D.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诣阙请立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了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举自幼好学,深受他人注意。谢举与秘书监任防关系密切,任防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普通六年,谢举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出任晋陵太守,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德政感化,境内肃然。
C.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赏。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自己使用的药;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2)举父濸,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骁骑将军。永灭,来奔。太祖善之,拜建节将军,赐爵成纪侯。随从征伐,累著功绩。登国末,卒。济涉猎书传,清辩,美仪容。太祖爱之,引侍左右,与公孙表等俱为行人,拜 散骑侍郎,袭爵。先是,姚兴遣将攻洛阳,司马德宗雍州刺史杨佺期遣使乞师于常山王遵。遵以状闻,太祖遣济为遵从事中郎报之。济自襄阳还,太祖问济江南之事,济对曰:“司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所部州镇,迭相攻击,今虽小定,君弱臣强,全无纲纪。臣等既至襄阳,佺期问臣:‘魏初伐中山几十万众?’臣答:‘三十余万。’ 佺期曰:‘魏国被甲戎马,可有几匹?’臣答曰:‘中军精骑十有余万,外军无数。’ 佺期曰:‘以此讨羌,岂足灭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几户于北?’臣答曰:‘七万余家。’佺期曰:‘治在何城?’臣答曰:‘定都平城。’佺期曰:‘有如许大众,亦何用城焉?’又曰:‘魏帝为欲久都平城,将复迁乎?’臣答:‘非所知也。’佺期闻朝廷不都山东,貌有喜色,曰:‘晋魏通和,乃在往昔,非唯今日。羌寇狡猾,频侵河洛,夙夜忧危。今此寡弱,仓库空竭,与君便为一家,义所无讳。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获保全,当必厚报。如其为羌所乘,宁使魏取。’臣等欲 分向扬州。佺期曰:‘蛮贼互起,水行甚难。魏之军马,已据滑台,于此而还,从北道东下,乃更便直。晋之法制,有异于魏。今都督襄阳,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兴发,然后表闻,令朝廷知之而已。如其事势不举,亦不承台命。’”太祖嘉其辞顺,乃厚赏其使,许救洛阳。后迁谒者仆射,报使姚兴。以累使称旨,拜胜兵将军。频从车驾北伐,济谋功 居多。赏赐奴婢百口,马牛数百,羊二十余口。天赐五年卒。子多罗袭爵,坐事除。
(选自《魏书·张济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被甲戎马 被:通“披”
B.治在何城 治:治所
C.夙夜忧危 夙:早晨
D.如其事势不举 举:发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张济出身显贵。其父本为慕容永部下,后投奔太祖,颇受重用,被封为侯,后屡建功勋,并且荫及张济。
B.张济学问渊博,仪表堂堂,深受太祖喜爱。太祖不但召他侍奉左右,而且多次委以重任,后给予奖赏。
C.张济屡次出使,不辱使命。他曾作为常山王从事中郎出使襄阳,圆满完成任务;后来几次出使也合旨意。
D.张济能言善辩,口才极佳。在作为使者回复杨佺期时,他言辞得体,对答如流,终于打动佺期,搬来救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部州镇,迭相攻击,今虽小定,君弱臣强,全无纲纪。
(2)今都督襄阳,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