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画
李 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 ①李唐,宋代画家,他初到杭州时,靠卖画糊口,但当时之人多崇尚艳丽的花鸟画,无人赏识他的画。②燕脂,即胭脂,画画的红色颜料。
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8 11:1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硫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②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②武陵源:指桃花源。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绵连,写出了乡野秀美而淡远的特点。
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
D.诗歌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农事的喜爱之情。
【小题2】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硅《金陵怀古》)
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
【小题3】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洪炎《野步》诗的首句运用叠词“矗矗”和“田田”,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也运用叠词“寻寻觅觅,①  ②   ”,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④  ,不绝如缕”,也使用叠词来渲染箫声的悲凉幽怨、婉转悠长。
洪炎诗第二句“近是人烟远是村”一句,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描写“村与烟”的诗句“⑤  ”。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州州学记

李觏

①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①;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②。

②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官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优,闻而是    ,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④,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④,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⑤。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③舍菜且有日⑥,盱江李觏谂于众日⑦:“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⑧,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尔袁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潭礼乐以陶吾民: 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摘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祗:恭敬。②尼:停止,阻止。③厥:其。④黝:淡青黑色;垩:白色泥土。⑤廪:粮仓。⑥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⑦谂(shěn):勉励。⑧草茅:指在野的人。

【小题1】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2】可填入第②段    处的词是(   )
A.诸B.之C.者D.夫
【小题3】第②段详略得当,用自己的话分别指出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概括详写的作用。
【小题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
【小题5】对“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只是几个人的羞耻,掌权者也会很忧虑。
B.不只是几个人感到羞愧,掌权者也感到忧虑。
C.岂只是你们个人的羞耻,也是治国者的忧虑。
D.诸位羞愧于事无补,治国者的忧虑事关重大。
【小题6】简析第⑧段李觏勉励众人的讲话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