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

萧纲

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小题2】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03 12:4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 :“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大丈夫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
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晣,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就京师,迁太子左卫率。十一年,迁豫州刺史,领南汝阴太守。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谥曰刚。
(节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①“射钩斩袪”:是关于春秋五霸中刘桓公和晋文公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 徇:示众
B.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 钞:同“抄”,抢掠
C.诏假仙埤节,讨之 假:借助
D.高祖雅爱仗之    雅:素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仙琕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亲去世,他表现出超出常礼的悲痛,亲自背土堆成坟墓;高祖派姚仲宾去劝他归顺自己,他却将姚仲宾斩首示众。
B.马仙琕归降高祖,竭诚效力。都城失陷后,马仙琕才放下武器投降。高祖抚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丧礼,让他大为感动,决意报答高祖。
C.马仙琕勇猛善战,谦逊内敛。天监四年,王师北伐,马仙琕征战沙场,颇有勇力,屡立战功,但在各位将领面前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
D.马仙琕战功显赫,深得信任。在外征战时,常单身潜入敌境,暗中了解敌方悬崖峭壁所在之处和村庄周围险要之地,所以常打胜仗,备受高祖器重。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2)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就京师,迁太子左卫率。
【小题4】请简要概括马仙琕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阙,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晚,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綜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
(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B.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C.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D.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主要指各种正史。经史子集,是我国传统图书的四大部类,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B.服阕,指守丧期满。古代守丧分五服,以亲疏关系规定服丧时间长短和穿不同丧服,期,是指服丧期一年。
C.太守,原称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D.古代职官变动有专用动词,如“领”指兼任;“加”指任用、加封;“迁”指官职升迁;“出”指京官外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晔博览群书。年少好学,涉猎广泛;善为文章,删削各家《后汉书》史料,编成《后汉书》
B.范晔精通音律。擅弹琵琶,能作新曲;皇帝在一次宴饮畅快之时,自己唱歌,请范晔伴奏。
C.范晔待人真诚。对同僚沈演之以真诚相待;与刘义康虽有嫌隙,但经谢综调和,冰释前嫌。
D.范晔不拘礼法。彭城王母亲去世,范晔却以听挽歌为乐;知道母亲生病,仍携带妓妾去探望。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2)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
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
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隋以后﹐假节极少见﹐使持节﹑持节大多是虚衔。
C.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能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封他为建平郡公,他接受了晋封,还被赐予鼓吹一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