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敌。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这首诗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试作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05 03:43: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以其年少,奏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荀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许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钱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文宪。

(节选自《元史•程钜夫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讳,古代称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后来也用于敬称在世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亲的名字,叫避讳。
B.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谥和恶谥两种,如文宪、周厉王。
C.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行台,指中央政府设在京师以外的行政机构,也指地方大吏的官署或居所。
D.“泰定二年”,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改年号叫改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钜夫聪慧有才识,甚得元帝赏识。钜夫跟随叔父脱宋降元,在元帝诏问时,他应对十分详尽,让元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元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钜夫不恋栈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里,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元帝命设宴,让百官送行;敕令地方官员要常问候,死后追赠官爵。
C.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职,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为官吏民众敬畏和爱戴。
D.钜夫建议重用南人,得到元帝采纳。他向元帝建议寻访江南名人逸士,并让他们与元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要职。元帝力排非议,采纳了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②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洛阳伽蓝记之高阳王寺
杨衒之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路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輵周通。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佑曰:“二韭一十八。”闻者大笑。世人即以为讥骂。
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脩容,一名艳姿,并娥眉皓齿,洁貌倾城。脩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
【注】①轇輵:关连。②文物:仪仗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筑吹笙 古代的乐器
B.侔于禁苑 与……相等、相齐
C.海陆珍羞 美味的食品
D.徐常语士康曰 经常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因寺及人,前三句交代了寺的前身、寺的位置以及高阳王宅第变为佛寺的原因。
B.“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迭”“连”“尽”三字,把元雍寻欢作乐、忘乎所以、腐朽荒淫的无耻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
C.李崇虽位高权重,富甲天下,但却生活节俭,“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戏言他一顿饭要吃十八种食物。
D.作者描写徐月华的才艺,通过听众的反映来突出她歌喉的动人,箜篌声的美妙,这种写法是从《诗三百》中的《陌上桑》对秦罗敷的外貌描写借鉴发展而来的。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小题4】文章第一、二段从哪几个方面分述元雍的奢侈生活?请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郎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徙福清令。县有石塘陂,岁久湮塞,募民浚筑,溉废田百余顷,邑人为立生祠。调随州推官。及引对,真宗曰:“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分宜县,徙知窦州。县吏死,子幼,赘婿伪为券冒有其赀。及子长,屡诉不得直,乃讼于朝。下简劾治,简示以旧牍曰:“此尔翁书耶?”曰:“然。”又取伪券示之,弗类也,始伏罪。

徙藤州,兴学养士,一变其俗,藤自是始有举进士者。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官罢,知泉州。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擢秘书少监、知广州,捕斩贼冯佐臣。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复归判尚书刑部,出知江宁府,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知扬州,徙明州。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祀明堂,迁刑部。卒,年八十有九,特吏部侍郎。

简性和易,喜宾客。即钱塘城北治园庐,自武林居士。道引服饵晩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一日,谓其子洁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就寝而绝。幼从学四明朱頔,长学文于沈天锡,既仕,均奉资之。后二人亡,又访其子孙,为主婚嫁。平居宴语,惟以宣救民患为意。孙沔知杭州,榜其里门曰德寿坊。

(选自《宋史·郎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B.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C.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D.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又可称为登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D.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简喜欢读书,为民造福。他小时候借书读,读过的书多数能背诵。他招募民众疏浚一个年久堵塞的池塘,灌溉大片荒田,百姓为他建生祠。
B.郎简善于断案,伸张正义。有县吏去世,县吏的女婿侵占岳父家的财产,郎简与县吏的儿子一同核对县吏的手迹,最终使该女婿服罪。
C.郎简忠于职守,经历丰富。他在藤州任职时,兴办学校,移风易俗,使藤州出人才。他在泉州、广州、越州、扬州等地任职,担任过多种官职。
D.郎简尊敬老师,传递正能量。他对自己幼年、成年时期的两位老师很敬重,做官后一直资助他们,并关照他们的后人。他平时言谈的内容是救民苦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
(2)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