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将军书院

贾岛

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

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井当深夜泉徽上,阁入高秋户尽开。

行背曲江谁到此,琴书锁著未朝回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②著:同“着”。未朝回:不打算早回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田将军书院花石的新颖:花木因其新栽而不落俗套,石因远来而突破常见。
B.颔联描写田将军书院的竹子穿越到邻家生长,地上绿苔数层,突出了书院的清静。
C.“户尽开”一词暗示出书院主人的开放性格,说明此处经常有客人来此读书论道。
D.全诗前六句把笔墨集于视觉之上,一句一景,景景紧扣表达中心,最后两句抒怀。
【小题2】诗人在田将军书院不打算早回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15 11:3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笫,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轅轲。文公惜其才,为著《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

——选自康軿《剧谈录》卷下

材料二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者,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亼敬谢,且请曰:“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曰:“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溷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诗篇什流传者少。

——选自张固《幽闲鼓吹》)

材料三

《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歌诗,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常愿交结。执贽造门,贺览刺,遽令阍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惭愤而退。”按: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小说之不根如此。

——选自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二

材料四

走马引

李贺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裁云。

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

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材料五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小题1】对上述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土举
B.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C.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D.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小题2】对上述材料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原指将笏板插于衣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转为官宦的代称。
B.“轅轲”,原指道路起伏不平,这里比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
C.“笔砚”,笔墨砚台是学习时的必备文具,也可以指在一起学习的同学。
D.“中外”,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
【小题3】对上述材料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
B.韩愈欣赏李贺的才能,希望调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
C.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藩傲慢无礼,因而不愿为他整理搜集的资料。
D.李贺拒见元稹的传闻虽不可信,但反映了唐代注重进士科的风气。
【小题4】把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
(2)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
【小题5】下列对李贺《走马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乡远游,仗剑独行,充分展现了襄阳走马客纵横洒脱、快意恩仇的风采。
B.“玉锋堪裁云”形容剑刃明净锋利,可以剪裁浮云,想象奇特,气势雄壮。
C.“朝嫌”与“暮嫌”互文见意,感叹宝剑虽锋利,却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
D.同样是借剑抒情,李贺的《走马引》和贾岛《剑客》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小题6】前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言己能持剑向人,而不能自照,所以不免于见嫌,感己不遇故云尔耳”。请结合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性格和遭遇,对此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