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菩萨蛮

王安中

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快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

(注)①细柳:本为地名,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因军容整肃而闻名。②金字:带有“急脚递”木牌的紧急公文。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这里指皇帝犒饮大军的圣旨。
A.词人用大帐旌旗环绕写主将威严,以吴钩锦带彰显众将威武。
B.词人以“闲”字形容细柳大营,突出了检阅之后军营的整肃。
C.盛大检阅之后,将情况飞报朝廷,皇帝迅速下达犒饮的圣旨。
D.词人痛饮着御赐美酒,感受着皇帝深恩,诗人决心为国立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18 08:1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黄诗第一句诗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写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反衬诗人内心漂泊之感、命途之悲。
B.黄诗第二句诗中“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看似很不协调,但却有机地联系起来,这里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C.黄诗后两句诗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由于远离家乡所表现出的孤独。
D.陈诗第一通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诗人出行之早;通过诗人感到“晓寒”写出其出行之久。
E. 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早行中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 “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临年四十以大理寺丞致仕,居吴兴城西。一日,浮屠晓容来谒,公欣然接之。是时,二子行中、久中秋赋不利,皆在侍下,公强使冠带而出。容一见行中,惊起贺曰:“后举状元也!老僧自此不复更阅人,往杭州六和寺求一小室寄迹,待科诏下,乃西游耳。”公初未之信。后三年春,久中偶至六和,容叩伯仲行期,久中告之,师曰:“某是日亦当离杭矣。”

是秋,二朱至京,开宝寺,容寓智海。相次行中预荐,明年省闱优等,唯殿试病作,不能执笔。是时,王氏之学士人未多得,行中独记其《诗义》最详,因信笔写以答所问,极不如意。卷上,神宗爱之。行中日与同舍围棋,每拈子欲下,必骂曰:“贼秃!”盖恨容许之误也。未唱名前数日,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须臾,又至,且曰:“愿见朱先辈。”行中叱其仆曰:“此必省下欲出关者耳!”同舍曰:“事不可知,何惜一见?”行中乃出,士人附耳而语曰:“某乃梁御药门客,御药令奉报足下,卷子上已置在魁等,他日幸相记。”行中唯唯而入,再执棋子,手颤不能自持。

行中念容,独往智海,道梁氏之事。师喜甚,为命酒留款,且曰:“吾奉许固有素,只一人未见尔,当邀来同饮。”烛至,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师徐曰:“此子当唱第,先生能一留目否?”丐者曰:“尔云何?”师曰;“可多士否?”丐者摆头曰:“第二人。”师行中足,使先起,密征其说,但曰:“偶数多。”

明日出门,遥见余行老亦入寺,师不觉拊髀惊叹,谓行中曰:“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及听胪传,行老果第一,行中次之。行中释褐了,往谢师,师劳之曰:“子福人,今日日辰,以法推之,魁天下者官不至侍从。”其后,行老止领郡而已。

(选自《泊宅编》,有删节)

(注)①王氏之学:王安石主持编著的《诗义》等书,因受皇帝信任,一度代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寺 舍:住宿
B.可多士否 冠:位居第一
C.师行中足    蹑:使……放轻
D.子福人 诚:实在,的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又作“致事”“致政”,即出仕为官。
B.浮屠:又作“佛陀”,文中指和尚、出家人。
C.伯仲:原指兄弟间排行的次第,文中指兄弟。
D.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旧时常作为交际用语。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B.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C.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D.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
(2)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小题5】从文章看,当时科考和官场有哪些不良现象?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