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梦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作者林景熙,宋末诗人,宋亡不仕。
【小题1】“愁”是本诗的诗眼,请分析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愁”的。
【小题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19 10:02: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紫岩张公游   游:游历
B.其得上眷如此 眷:宠爱
C.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再次
D.是谁之过与 过: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以踞鞍草檄自任 斧斤以时入山林
B.或疑其交游非类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公勉为之出  为天下笑者,何也
D.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为论者所斥
B.上怜其才,公旋即复用
C.甚善矣,子之不治东阿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如果按照传统礼仪,表示我们对陆游的尊敬,称陆务观才更合适。
B.礼部郎,即礼部侍郎,为礼部最高长官。“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务。
C.歌诗,即诗歌。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
(2)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谥文节。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感情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 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小题2】晋•陆机《文赋》有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所谓“警策”,指的是某些语句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古人评价本诗首联“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即为“一篇之警策”,请结合全诗对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