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唐叔良溪居

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①张羽:元末江南诗人。②高斋: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③香灺(xiè):灺,灯烛灰,此指香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B.“野望通”三字,既交代上句“思无穷”的缘由,又统摄该句以下三联的描写与感喟,是全篇的“诗眼”。
C.颈联重在描写溪居主人:他或持药囊悬壶济世,或持诗卷闲行漫步,或坐溪居焚香点灯、静坐冥思。
D.尾联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处乱世而能高栖无事、心无波澜。“几人同”三字,既赞主人不同流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
【小题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辞亦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的“犹”“已”两字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21 08:0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京自幼卓异,隽迈不群。稍长入学,举目成诵。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神宗立,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百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会选人(注)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付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节选自《宋史·冯京传》)

(注)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B.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C.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D.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考试一般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谥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文中出现的如:仁宗、神宗、哲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宋太祖。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京上疏认为吴充议论温成皇后追封一事时说得是对的,不该被贬黜。刘沆斥责冯京,冯京因此被罢黜了。
B.皇帝本来打算让冯京掌管起草诰命。但是冯京的岳父富弼当时执掌朝政,为了避嫌,任命冯京为龙图阁待制、扬州知府。
C.冯京用怀柔政策处理了茂州少数民族叛乱事件,夷人很开心,争相拿出猪狗割血结盟,愿意世世代代为汉藩。
D.冯京两次执政,当初与王安石不和,后又被吕惠卿倾轧,他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操守,为神宗称道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
(2)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大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事之节。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听玄集》、《造玄集》、《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篆书。
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ㄏ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於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仍乞铭於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抚弄如意不辍(______) (2)工篆书(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吾出有间矣
A.间隙
B.差别
C.一会儿
D.空闲
【小题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先生不胜惭(    )
A.美好
B.超过
C.战胜
D.承担
【小题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家钱唐 因击沛公于坐
B.其所厌弃者或请谒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故高不仕之节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为买酒家孤女为妾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小题5】第二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小题6】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小题7】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鼓山记   吴海
岁乙巳秋,郡人黄伯弘,约予与广平程伯崇、建安徐宗度,自河口买舟,顺流而下,抵白云廨寺。过东际石桥,桥覆以舟。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近里许,有亭曰“乘云”。近亭有窾泉,行者掬以饮。又里许到半山亭,亭后小溪,俯瞰山下。又里许,有阁曰“玄通”,阁外疏竹斜映,倚栏平睇,江流二道,如白虹游龙,萦带长洲,靡焉而东趋,渔歌互答,西山凝晖,碧翠异状。前登岭路,影射人背。转而右,见奇光玲珑,筛林若金色,点缀树上,如花婴条,如果有叶,华彩相映,瑰丽不可名状。转而上,皆幽林清树,半里许,夹道有小松,曰“松关”。日已下山,促行。下小坂,皆干途,迤逦达寺,已昏黑,宿超凡阁。
明日径寺右,行蔬畦间,度松林二三百步,入丛篁中,径傍小竹,微露缀其上如珠,时滴人衣,觉清爽。出篁竹微蹊,二里许,登小顶峰,峰直寺后,下视殿阁,若骑其危。西望都城,列雉数千,市廛阛阓,台前府寺,释老之宫,辉耀崇丽,州邑之雄,可谓罕丽。由小顶而上,又里许至大顶。使僮仆伐披棘,拟步而后可进,若是二百武,少转而南,然后造乎鼓山之巅。乃拂石刻,观晦翁大字,读沈公仪铭,摩挲徐鹿卿《请雨记》。记漫,久不可辨。
中宵月色如午,罡风忽起,联立东望扶桑,以候朝旭,奔星矢驰,四面相射,有玄云横亘在海面,高四五丈,不得视其初出之景,须臾日上已高,山烟水霏苍茫,远近隐显迭出,恍然如画图中,又一奇也。
至寺已近午。寺左有灵源洞,石磴垂梯,两岸崇塘,通以石梁,白云亭其上。坐稍久,洞谷生风,时来袭人。起观蔡君谟书,有奇石立道侧,号将军石。于是履危栈,度石门,求晦翁题名,赵子直诗,抵“天风海涛”之亭极焉。孤撑巉岩,凭栏欲堕,川分谷擘,江面如沼,险绝清旷,遂兼得之。
夫升培塿者隘一方,陟冈阜者薄百里,乃今纵目力于霄汉,纳溟渤于胸次,晦冥昼夜,收拾举尽。岂非所处者益高,所见者益远,所造者益深,则所获益富邪?
(选自《闻过斋集》,有删改)
注①阛阓:市场,商场。②武:半步,泛指脚步。③培塿:小土丘。④溟渤:指溟海和渤海。这里泛指大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已下山,促行 促:催促
B.如花婴条   婴:缠绕
C.记漫,久不可辨 漫:弥漫
D.远近隐显迭出 迭:交替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表述了“我”和其他三人一同游览鼓山的经历:首先雇船向东,下船后登鼓山,晚上住在了白云廨寺;第二天从寺院的右边再次登山,在山上看了日出的景象,然后回到白云廨寺,观看了灵源洞相关的景物。
B.作者在游览鼓山时,不仅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十分注重对文化景观的观察,比如在大顶峰看沈公仪的碑铭、徐鹿卿的文字,在灵源洞时不怕危险,踏着栈道走过石门看晦翁的题名以及赵子直的诗歌等。
C.作者游览的景色中有个名叫“乘云”的亭子,它在鼓山的半山腰,亭子的后面有一条小溪流,它的上方有个叫“玄通”的阁楼,站在这个阁楼上可以看到稀疏的竹子、如白练的江流以及听到渔歌互答等。
D.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这篇文章以记叙为主,文章的结尾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在游览鼓山后的感受。我们学过的《游褒禅山记》也属于这种文体。
【小题3】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
(2)使僮仆伐披棘,拟步而后可进,若是二百武,少转而南,然后造乎鼓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