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落叶午张尚书①梦作

塞外风沙新围春,上古鞭车②尚存温。 倾首无悔向春去,回转风尘窃月魂。

童颜易去风剔马,老来双鬓斩乾坤。 枭首无归不知困,独留青辉永存真。

(注)①张尚书:北宋正一品官,后因与宰相意见不合而被贬为礼部尚书。
②古代一种作战工具。
【小题1】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想象之景展现了宋代将士的英勇气概,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B.全诗语句豪放,诗人与辛弃疾和苏轼一样均为豪放派诗人。
C.作者位于边疆战场,面对广袤的大漠不由得回想自己年轻时作战的气概。
D.“月魂”,“乾坤”代指金军,表现了作者杀敌报国的决心。
【小题2】本诗流传万世,颔联、颈联皆为千古名句,试赏析这两句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22 03:53: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写作本诗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②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黄诗第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除夕之夜的喧腾笑语反衬诗人内心的复杂忧思。
B.黄诗的一、二句通过对比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C.黄诗第三句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因久居异乡而不为乡里熟识的孤独。
D.陈诗第一句写“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侧面写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且出行之久。
E. 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析说明。

同类题4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词人避乱南方时。②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此处指宋都汴京。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凤凰城”原指长安,这里借指北宋都成汴京,“凤凰城破”指“靖康之难”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钗”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壁黄金合分钿”一句,借李、杨的悲剧表达了对统治者享乐误国的讽刺。
C.“信音稀”是说在南北交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亲人离散音讯难通,把词中饱受战争苦难的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
D.“辽海”“玉关”代指遥远的地方,而“梦回”“魂断”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
E. “月解重圆星解聚”用拟人手法,赋予“月”和“星”以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见人归”形成对比
【小题2】结尾两句“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