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四十九)

李 白①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②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垍之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其才质之美,有不遇之慨,遂化用曹植《杂诗》“美人迟暮”之意写下此篇。②紫宫:皇帝的居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意思说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芙蓉一般鲜明美好的身姿。
B.“皓齿”代指清脆的歌喉,句意说她的清脆的歌喉最终没有发出声来。
C.“芳心”句中的“空”字用得巧妙,表现出女子有空闲时间保持情怀。
D.“归去潇湘沚”指回到湘江中的小洲上,目的是等待心上人寻觅而来。
E. “沉吟何足悲”表面上说不悲恸,其实是人生的大悲恸,是痛之至极。
【小题2】诗句“由来紫官女,共妒青蛾眉”发挥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分”,有何暗示意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1 03:0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 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愉悦之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C.“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E.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小题2】鉴赏古诗时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 夜 啼
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B.起首两句,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归飞的乌鸦与远在天涯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引发空闺思妇的愁绪。
C.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稍做具体的描写,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
D.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
E. “独宿空房泪如雨”,这如雨的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两首绝句都是怀古诗,都寄寓着诗人对人对事变迁、昔盛今衰的历史慨叹。细味李诗,还有一层对越王得意骄奢,不知盛衰无常的嘲讽。
B.李诗先以浓墨绘昔日之盛,渲染胜利者的喜悦骄傲和宫中的繁盛欢乐,最后以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将其抹倒,笔锋逆转,写尽今日的凄凉。
C.李诗的二、三句分写战士还家和越王回宫。“尽锦衣”见赏赐丰厚,“满春殿”记破吴的季节。
D.怀古诗惯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但刘诗不落窠臼,写出了新意,诗人集中笔墨写今日乌衣巷之衰败寂寥,因而没有今昔对比的效果。
E. 刘诗的最后两句中,“旧时”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又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个中寄寓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小题2】请赏析刘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两句之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E.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小题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