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泷洲途中,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23 04: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湘上阴云锁梦魂”一句,交代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寥寥数字,勾勒出宏阔的画面,烘托和渲染出沉重的气氛。
B.颔联中的“芙蓉国”“薜荔村”,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秋风”“暮雨”则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
C.“乡思不堪悲橘柚”,写诗人看见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
D.这首诗中,诗人将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E. 本诗化用典故,借“刘琨”之典以表明自己的勤奋好学,借“橘柚”之典说明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
【小题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述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鹏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地、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