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现当代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C.《诗》指《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书》即《尚书》;《春秋》也叫《左氏春秋》,相传为战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们与《礼》《易》合称“五经”。
D.王子,是个姓氏。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最早的王子氏,是“子姓朝歌王氏”的后裔,出自第一代始祖王子比干,即商末纣王之王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3 09:0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 路口B.而谁以之   替换
C.耰而不 停止D.植其杖而   通“耘”,播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
B.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
C.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
D.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
【小题3】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执舆者为谁   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
B.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
C.子路以告孔子   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
D.复往,则亡 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元王世家
司马迁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于代。
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于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是时礼为汉宗正。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幽王以忧死,故为“幽”。高后王吕禄于赵,一岁而高后崩。大臣诛诸吕,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適削赵王常山之郡。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于梁,不能西。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赵幽王绝后。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防与先生:汉时贤者。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始高祖微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汉绝吴楚粮道|绝其甬道,大破之
C.乃并兵引水灌赵城|引以为流觞曲水
D.君子用而小人退|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B.幽王以忧死   |臣具以表闻
C.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不知老之将至
D.为天下僇哉   |自令放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高祖由此怨其嫂”与《高祖本纪》中刘邦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都体现了刘邦心胸狭隘的特点。
B.汉军平定吴、楚叛乱后,孝景帝没有立吴王的后代为王,只封元王的儿子刘礼为楚王,他就是楚文王。
C.在孝景帝时,因为赵王刘遂犯错,晁错将他贬谪并削去他的常山郡,所以吴、楚叛乱时,刘遂就和他们合谋起兵。
D.篇末的论赞,一改宿命论的陈辞滥调,而特别强调了尊贤、用贤的问题,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5】简要概括楚、吴、赵三国君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自身的败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有隐士日侯赢,年七十,家贫,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史记·魏公子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子从车骑,虚   左:古代乘车以左为尊
B.遍宾客   赞:介绍,引见
C.赢乃夷门抱者也   关:关卡
D.不宜有所 过:访问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梁夷门监者   身客死于秦,天下笑
B.过客观公子 信与张耳兵数万
C.置酒大会宾客   平明,汉军觉之
D.愿枉车骑过 鲍叔终善遇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2)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默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

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悬购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悬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B.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C.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D.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古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B.除服,服丧期满,脱去丧服。古代通常为父母服丧三年。
C.季父,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D.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B.聂政与母亲和姐姐在齐国生活,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聂政都没有答应他,因为聂政只想以屠夫为职业,过隐居生活。
C.严仲子仇恨韩相侠累,虽然侠累的地位高,宗族势力大,所居住的地方防备很严密,但是严仲子仍想派人刺杀他。
D.文章歌颂了“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为严仲子而刺侠累,是一个下层人物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2)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
【小题5】把下面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