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现当代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C.《诗》指《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书》即《尚书》;《春秋》也叫《左氏春秋》,相传为战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们与《礼》《易》合称“五经”。
D.王子,是个姓氏。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最早的王子氏,是“子姓朝歌王氏”的后裔,出自第一代始祖王子比干,即商末纣王之王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3 09:0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厘:胙肉(zuò ròu),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文字,做文章。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  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
C.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湿  卑:地势低洼
D.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谪去,意不自得 ②王好战,请战喻
B.①堕马死 ② 不患寡患不均
C.①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 ② 不如善遇之
D.①居顷,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②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小题3】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被汉文帝征召到宣室,可惜汉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问社稷大计。
B.贾谊二十岁时,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
C.贾谊十八岁时就闻名郡中,后在吴廷尉和李斯的举荐下,被文帝征召博士。
D.贾谊没有后代,怀王堕马而死后,他自认为作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忧郁而死。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 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 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 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 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项王军垓下 壁: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
B.项王则起,饮帐中 夜:名作状,在夜间。
C.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也    暴:暴躁。
D.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思垂空文自见
B.籍独不愧心乎    州司临门,急星火
C.天之亡我,我何渡    谁大王为此计者
D.汉军不知项王在 纵一苇之
【小题3】从文言句式上看,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然今卒困于此 若属且为之所虏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D.若非吾故人乎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小题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开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环境之中:“军壁垓下”点出大战发生的地点,“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再加上四面楚歌,可见楚军局势之危。
B.本文是历史传记,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这些细节是作者添加的细枝末节,这有悖于历史客观事实,在传记文学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C.《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
D.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B.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互相
C.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只是
D.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君何以知燕王
C.而相如廷叱之 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小题4】结合课本全文,简要概括廉颇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各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予於厄,何子求绝之逮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已而信于知已者方晋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已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母,鲁叔孙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从!”不肯盟。庆封欲杀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

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

太史公曰:至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B.不然/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C.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D.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丁丑是天干中“丁”与地支中的“丑”的合称,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本文是干支记日。
B.三十二年,在文中指齐景公三十二年,古人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彗星,俗称扫帚星,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例如彗星袭月。
D.分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例如秦是参宿的分野,齐是虚宿危宿的分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节俭谦恭,不以地位傲人。他长期担任齐相,辅佐三任国君,却节俭力行,生活朴素,不事奢华。
B.晏子尊重贤人,乐于接纳谏言。他赎救出越石父,但当越石父向他表示不满时,从善如流,尊越石父为上客。
C.晏子坚守节操,不愿附庸权相。崔庆以权势逼国人盟誓效忠,只有晏子不愿意,并因为他的忠心被崔庆放过。
D.晏子不畏君上,敢于直言进谏,在众人都阿谀君上时,他直言君上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招致民怨,将导致齐国的大灾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2)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从!”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小题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止宫休舍 止:住下
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
C.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指责
D.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当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进入咸阳城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B.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