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棱,字长威,庐江襄安人也。父岘,少骁勇。高智慧、汪文进等作乱江南,庐江豪杰亦举兵相应,以岘旧将,共推为主。岘欲拒之,棱谓岘曰:“众乱既作,拒之祸且及己。不如伪从,别为后计。”岘然之。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后三岁,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棱率众登岸,其主欢斯渴刺兜遣兵拒战,镇周频击破之。棱进至低没檀洞,其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拒战,棱击败之,斩老模。其日雾雨晦冥,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渴刺兜率众数千逆拒,棱遣镇周击走之。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渴刺兜背栅而降。棱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渴刺兜自以军疲,引入栅。棱遂填堑,攻破其栅,斩渴刺兜。帝大悦。
帝复征辽东,棱为东莱留守。杨玄感之作乱也,棱率众万余人击平黎阳,斩玄感所署刺史元务本。棱寻奉诏于江南营战舰。至彭城,贼帅孟让将众十万,据都粱宫,阻准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后帝幸江都宫,俄而李子邇据海陵,左才相掠淮北,杜伏威屯六合,众各数万。帝遣棱率宿卫兵击之,往往克捷,超拜右御卫将军。俄而帝以弑崩,宇文化及引军北上,召棱守江都。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表杖送丧,恸感行路,论者深义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二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
B.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
C.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
D.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
A.拜,文中指授予官职,“拜”也可表示接受官职,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
B.赐爵,指赐予爵位,爵是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古代爵位一般有五个等级。 |
C.崩,旧指皇帝死,古代常用山塌下来作比喻,而臣子的死都可称为“薨”。 |
D.衰杖,旧指居丧时使用的麻絰与哭丧棒,文中指的是穿丧服、拄哭丧棒。 |
A.陈棱遇事冷静,很有主见。高智慧、汪文进等人作乱时,其父陈岘不愿做叛乱首领,陈棱逼迫其父答应后暗地作长远打算。 |
B.陈棱骁勇善战,功勋卓著。隋炀帝征讨流求国时,陈棱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屡次击败流求军队,先后斩杀欢斯老模和流求王。 |
C.陈棱忠于朝廷,甚得信任。杨玄感叛乱时陈棱斩杀其刺史元务本,李子通等割据时陈棱屡次破敌,因有功被炀帝破格提拔。 |
D.陈棱为人大义,不忘旧主。宇文化及叛乱时,据守江都的陈棱准备了盛大的仪式,改葬了隋炀帝,其行为深深地感动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