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棱,字长威,庐江襄安人也。父岘,少骁勇。高智慧、汪文进等作乱江南,庐江豪杰亦举兵相应,以岘旧将,共推为主。岘欲拒之,棱谓岘曰:“众乱既作,拒之祸且及己。不如伪从,别为后计。”岘然之。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后三岁,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棱率众登岸,其主欢斯渴刺兜遣兵拒战,镇周频击破之。棱进至低没檀洞,其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拒战,棱击败之,斩老模。其日雾雨晦冥,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渴刺兜率众数千逆拒,棱遣镇周击走之。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渴刺兜背栅而降。棱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渴刺兜自以军疲,引入栅。棱遂填堑,攻破其栅,斩渴刺兜。帝大悦。

帝复征辽东,棱为东莱留守。杨玄感之作乱也,棱率众万余人击平黎阳,斩玄感所署刺史元务本。棱寻奉诏于江南营战舰。至彭城,贼帅孟让将众十万,据都粱宫,阻准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后帝幸江都宫,俄而李子邇据海陵,左才相掠淮北,杜伏威屯六合,众各数万。帝遣棱率宿卫兵击之,往往克捷,超拜右御卫将军。俄而帝以弑崩,宇文化及引军北上,召棱守江都。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表杖送丧,恸感行路,论者深义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二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B.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C.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D.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文中指授予官职,“拜”也可表示接受官职,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B.赐爵,指赐予爵位,爵是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古代爵位一般有五个等级。
C.崩,旧指皇帝死,古代常用山塌下来作比喻,而臣子的死都可称为“薨”。
D.衰杖,旧指居丧时使用的麻絰与哭丧棒,文中指的是穿丧服、拄哭丧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棱遇事冷静,很有主见。高智慧、汪文进等人作乱时,其父陈岘不愿做叛乱首领,陈棱逼迫其父答应后暗地作长远打算。
B.陈棱骁勇善战,功勋卓著。隋炀帝征讨流求国时,陈棱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屡次击败流求军队,先后斩杀欢斯老模和流求王。
C.陈棱忠于朝廷,甚得信任。杨玄感叛乱时陈棱斩杀其刺史元务本,李子通等割据时陈棱屡次破敌,因有功被炀帝破格提拔。
D.陈棱为人大义,不忘旧主。宇文化及叛乱时,据守江都的陈棱准备了盛大的仪式,改葬了隋炀帝,其行为深深地感动时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日雾雨晦冥,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
(2)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6 10:23: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祚,征拜谏议大夫。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B.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C.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D.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后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辞。
B.不肖,可以指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后来常用此词来表示自谦。
C.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来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弄臣,中国古代称“优”,是指古代宫廷中以插科打诨来为国君消烦解闷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读书刻苦,治学十分勤奋。背诵读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即使穿衣吃饭都缺乏的时候,也能像以往一样宴请宾朋。
B.刘行本正直敢言,遇事坚持正见。在处理一个犯错的郎中时,与国君发生龃龉,他劝之以理,谏之以行,终使皇帝改变主意。
C.刘行本性情刚烈,心中永记正道。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处置,因太子求情才释放。
D.刘行本深得器重,皇帝感怀不忘。后来当太子杨勇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帅诸首领朝于丹阳,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①。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②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列女传》)

注释:①章昭达为当时陈朝派往广州平定叛乱的将领。②此处“高祖”指隋文帝杨坚。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
B.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
C.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
D.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
【小题2】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刺”为检核问事之意,在古代是监督地方州郡行政行为的监察官员。
B.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全境。
C. 拜:是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述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除、征、擢、左迁等。
D. 册:册封,皇帝以封爵授给属国君主、少数民族首领、异姓王、宗族、妃嫔等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谯国夫人贤明通达,深孚众望。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凭借显赫出身在本乡形成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千余洞部落前来归附。
B. 谯国夫人决断诉讼,法纪严明。夫人告诫约束本族族人,使他们遵守公共礼制。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毫无偏私。
C. 谯国夫人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挟持其子冯仆一起作乱。谯国夫人不顾冯仆安危,率领酋长内外夹攻,最终平定了欧阳纥的叛乱。
D. 谯国夫人忠于朝廷,诚心归顺。得知陈朝亡国后,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每年部族大会时,她都以赤心忠君之意告诫子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2)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①)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③)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人君神器之重 (2)能而任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克终者
A. 语气词,无义 B. 大概 C. 因为 D. 超过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其根本
A. 固然,确实    B. 本来 C. 坚守 D. 巩固, 使稳固
【小题4】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填上所缺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欲  ②思  ③求 B. ①思  ②求  ③欲
C. ①求  ②欲  ③思 D. ①求  ②思  ③欲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小题6】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小题7】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任选其一并阐述其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
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依次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C.葭莩,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D.三事,又称三公,是窦荣定死后皇帝准备赐予他的封号。三公,一说为司马、司徒、司空,另一说为尚书、中书、门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这对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窦荣定兵出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此地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耐,竟有官兵被活活渴死。
C.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义正言辞地直接拒绝了,高祖于是作罢。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旻亲自监管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 ②饧:饴糖。 ③发摘:揭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吾宗 (2)其俗颇
(3)臣自废黜 (4)聪有闻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
【小题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间 的心理状态。
【小题5】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