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①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  )尽相得( )!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②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③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 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释)①从事:州郡长官之僚属。 ②义:同“宜”,适宜。 ③懋:勤奋。
【小题1】填入第①段括号恰当的一项是
A.岂……哉B.况……乎C.其……邪D.庸……乎
【小题2】下列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古今对比手法,突出当今“从事”不自主的处境。
B.“议者”所持之论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原其势”。
C.“从事”举政是其职责所在,无所谓“立异”“侵官”。
D.以连续的追问,强调“从事”应该欢喜地承担责任。
【小题3】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做简要分析
A.
【小题4】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做“从事”尚且如此,担任朝廷要职后会更不堪。
B.担任公卿大夫者也如“从事”一般不以政事为务。
C.做“从事”与公卿大夫,都应该主动担负其责任。
D.担任公卿大夫于朝,承担着高于“从事”的职责。
【小题5】本文对时弊的针砭非常尖锐,语言表达上却体现出“平和”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7 11:0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换 心 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性奇僿,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业。”因述夜来梦,师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疾者也。
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安得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若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选自(清)张潮辑、王根林校点《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
【注释】
①僿:闭塞。
②咿唔:指读书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具饯师催促
B.排入门
C.愿更从师业终于
D.师以所授书询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B.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C.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D.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某进士的父亲,是个性子很急躁的人。有人嘲笑他以后应当要行乞,因为他的脚和两个腿肚子干巴巴的一点肉也没有。
B.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本文中进士公的父亲嫌自己的儿子太愚笨,他不仅责怪妻子生了一个不孝顺的儿子,还准备杀死自己的儿子,他的妻子知道他的计划后悄悄告诉了儿子。
C.进士公的父亲最终是笑死的,因为他的儿子中了进士,喜报到的那天他坐在太师椅上乐得哈哈大笑,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死了。
D.愚山子认为现在天下的人心都有问题,没有地方可以找到仁义的人心、廉洁的人心、正直的人心,由此可以看出愚山子对他所处的时代人心的失望与批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2)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闻世谓诗人少而多穷达:通达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十余年凡:共
C.世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徒:仅仅
D.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为十卷次:编次,编纂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分别能说明梅圣俞“穷而后工”的“穷”和“工”的一组是(3分)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②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③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④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⑥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之手,而且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
B.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将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寄托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所以能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C.欧阳修认为,梅圣俞一直不得志,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穷而后工”,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但他到老也不得志,是非常可惜的。
D.题目中的“诗集”是选取梅圣俞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欧阳修酷爱梅圣俞的诗作,所以就替这本诗集作序并把它保存起来。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
(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备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几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
D.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至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
B.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追和古人,则始东坡
C.今将集而并录之,遗后之君子 半生出仕,犯世患
D.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未有追和古人者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为人是“ 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甚矣,汝之不惠
C.不复挺者,使之然也D.以为轮,其曲中规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课文最后一段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最后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是“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小题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