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做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7 10:25: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归震川《文集》后

(清)曾国藩

①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 。②③

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城,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焉。自周诗有《崧高》、《烝民》①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②,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③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曰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③然当时颇崇茁轧④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弘道,无如命何!”——藉⑤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   

注①《崧高》、《烝民》:两篇皆《诗经》中的送行之作。②骈拇枝(qí)指:喻多 余无用的东西。③蹄涔:牛马蹄印中的积水。④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⑤㯿:假使。

【小题1】“书……后”属于古代文体中的    
【小题2】可填入第一段和第三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哉 也
B.矣 哉
C.也 乎
D.也 哉
【小题3】对第②段划直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深明事理的人不随意毁誉他人主要是因为崇尚正直
B.君子不仅正直,而且耻于无以立其诚和不被后世所信任
C.因为崇尚正直怕无以立诚信世,故君子不随意毁誉人
D.不随意毁誉他人且品行正直的人就能被后世的人所信任
【小题4】第②段划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有观点有分述。
【小题6】请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分析说明‚“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不刻画而足以昭物情”的观点。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鸟说

戴名世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而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小题2】文章从哪些角度描绘“鸟之家”的?
【小题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是篇寓言式作品,写了一个美好的“鸟家庭”被毁的喜剧。
B.鸟栖桂树,常伴书生;小鸟可人,人爱小鸟;异类通情,共慕一桂——环境可谓美矣!
C.第②段“嗟乎!”,既包含着对鸟巢被毁的震撼,又有对毁灭者愤怒,更表现出深沉的反思。
D.“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这是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情揭露与批判的愤激之语!
【小题5】简要分析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星沅富有远见。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C.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庄记

郑燮

(1)广陵城东二里许,有梅庄,敬斋先生之业也。先生性嗜梅,其家所植亦伙矣,又构别墅于郊外,老梅数十亩矣,曰“梅庄”,盖其嗜也.

(2)梅之古者百余年,其次七八十年,其次二三十年,虬枝铁干,蠖屈龙盘。先生与梅最亲切,扑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补之;茸者削之;根之拔者,筑土以培之;枝之远者,梁木以荷之。梅亦发奋自喜,峥嵘硕茂,以慰主人之意.又尝伐他树枝以相撑柱。其柯得气而活,交枝接叶,与梅相抱,若连理焉,岂非气至而神,神之而化乎?

(3)春明花放,主人载诗筒,陈酒基,列茶具。或一人独往,以领其神;或与客偕来,以广其趣。歌诗赠答卜篇章重叠,酒盏纷纭。

(4)至于霜凄月冷一冰魂雪魄,淡烟浮绕与于内外,主人徘徊其下,漏口频催,不忍就,卧,盖念梅之寒,与同寒也。

(5)逮夫朝日将出,红霞丽天,与梅相映影射,若含笑,若微醉。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主人与梅,是一是二,谁能辨之?

(6)更有风号雨溢,电激雷奔,主人披衣而起,挑灯达旦,周遭巡视,视梅之安而后即安,此岂有所勉张矫饰哉!

(7)其性之所嗜,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也。其他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为梅之挚,交。檀梅放腊,为梅之先驰;辛夷涨天,绣球扑地,为梅之后劲。桃李丁杏,江篱木芍;山榴桂菊,不可胜记,皆梅之附庸小国也!

(8)一亭一池,_楼一阁,人意表之旨趣焉。一台一榭,一廊一柱,一栏一槛,一花一木,皆主人经营部署,出人意表之旨趣焉。

【小题1】以“梅庄”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有关本文情节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2)段用一连串动词具体描写先生的护梅行为,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对梅的“亲切”。
B.在天气晴朗,梅花开放时,先生常常在梅庄饮酒、喝茶、赋诗,尽情享受自在、雅致的生活。
C.作者对先生在“霜凄月冷”和“风号雨溢”时“不忍就卧”、“挑灯达旦”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觉得有点夸张、做作。
D.先生用其他树枝支撑梅树,那些树枝得了梅树之气竟然成活了,且与梅树枝叶相连,太神奇了。
【小题3】画线句“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末写到“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以及桃李、桂菊等不可胜记的其它花卉,其用意是________
【小题5】本文中的敬斋先生种植、护养的梅树.“峥嵘硕茂”,郭橐驼种的树“无不活,且硕茂”。两人成功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