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②祢:祢衡,东汉人,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中“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朋友的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B.颔联主要写苏秦当年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苏秦的凄苦之状如在眼前。
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D.尾联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 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政治现实表示了愤慨。
【小题2】结合全诗,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4:1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梟,麦陇朝雊,斯之不远,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主维白。

(选自《王右丞集》)

(简注)
①故山:旧日所居之山,指王维“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②玄灞(bà):就是灞水。玄,形容水色深青。③春这里指捣米。④轻鯈(tiáo):轻捷的鯈鱼。⑤朝雊(gòu):清晨野鸡鸣叫。⑥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也作“黄柏”,一种落叶乔木,可供药用。
(阅读指要)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中与装秀才迪书》是王维隐居蓝田山中时写给他好友裴迪的信,也是抒情的名篇。本文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赏鉴之情。文中具体描绘了作者寒冬月夜在山中的见闻,又以欢快轻盈的笔调描绘来年春季山中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他对与裴迪一同春游的渴望。作者善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也善于把他当时那种欣喜的心情融入景物描绘之中,这样作品便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时时洋溢着浓郁激情。此文语言清新秀丽,明了畅快读来朗朗上口。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山殊可(__________) (2)北玄灞,清月映郭(__________)
(3)多思曩昔,携手賦诗(__________) (4)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步”与“步仄径,临清流也”中“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B.骐骥一跃,不能十
C.故不积跬,无以至千里D.诸人徒见操书言水八十万而各恐慑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足下方温经,狠不敢烦    ②岂能以此不急之务
B.①当待春中,草木蔓 ②是故草木之如蒸气
C.①步仄径,清流也 ②后生家每事辄曰吾不会做
D.①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    ②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小题5】简述本文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小题6】结合本文,阅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滠。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闲适心境和与友人的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②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注 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东汉人,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怜君不得意”由一“怜”字引出,“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即“不得志”,暗扣标题中的“落第”。这句只写了丘为,没有涉及诗人自己。
B.“况复柳条春”中“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朋友的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C.颔联写了苏秦当年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苏秦的凄苦之状如在眼前。
D.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E. 尾联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政治现实表示了愤慨。
【小题2】结合全诗,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