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注]

(注)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是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
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小题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4:5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 !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小题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乎B.欤C.兮D.哉
【小题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小题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②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 ②内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③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⑤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③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⑥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②斩关:砍断敌营的门闩。③子女玉帛:指美女、财物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欲去  ___________ (2)即斩关外兵 ________________
(3)策其马世充曰________ (4)宋金刚于介休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②以为帐内骠骑
A.①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B.①②中的“以”的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C.①②中的“以”的用法相同,意思不同D.①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小题4】第④段中,秦琼为什么要摆脱王世充投奔唐高祖李渊?(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纵观全文,概括秦琼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B.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C.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D.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而薛奎十余岁就能写文章了,因此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薛奎参与政事,辅佐皇上,终于成为宋朝的名臣。
B.薛奎为官有善政,任隰州军事推官,平反冤狱,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性命;任莆田县令时,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无名目的租税;到蜀地做官,更是有好的政治举措。
C.薛奎为人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受别人牵制。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
D.薛奎因病要求告老还乡,皇上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奎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根据他一生的功德,为他议定的谥号是“简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2)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人于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