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注]

(注)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是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
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小题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4:5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偃虹堤记

欧阳修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显用之  常:曾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小题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承元者,成德军节度使承宗弟也。有沉谋。年十六,劝承宗亟引兵共讨叛贼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发丧,大将谋取帅它姓。参谋崔燧与诸校计,以祖母凉国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诸将固请,承元曰:“上使中贵人监军,盍先请?”监军至,又如命,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众曰:“惟所命。”乃视事牙阖之偏,约左右不得称留后①,事一关参佐,密表请帅于朝。穆宗诏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将往义成,北镇以两河故事胁诱,欲其留成德,承元不纳,诸将皆悔。耆至,士哭于军,承元令曰:“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前李师道有诏赦死,欲举族西,诸将止弗遣,他日乃共杀之。今君等幸置我,无与师道比。”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承元去镇,左右裒器币自随,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

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府郛左百贾州聚,异时为虏剽夺,至燎烽相警,承元版堞缭之,人乃告安。以劳封岐国公。太和初,祖母丧,诏曰:“武俊②当横流时,拯定奔溃,功在史官。今李不幸,赠恤宜加厚。”且给仪仗以葬。五年,徙节平卢、淄青。始,盐禁未尝行两河,承元请归有司,由是兖、郓诸镇皆奉法。承元资仁裕,所至爱利。卒,年三十三,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王承元传》)

(注)①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②武俊,王承元祖父,曾任成德军节度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B.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C.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D.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有“帮助,辅佐;袒护,保护;近臣,随从”等意思。文中指随从。
B.昆弟,同伯仲,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或同辈的人。文中指兄和弟。
C.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亦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元少年老成,颇有远见。年轻时便力主讨伐逆贼,效忠朝廷,并且在兄长死后一直拒绝诸将的拥戴,直至朝廷任命后才接受。
B.王承元注重大局,处事果断。得到朝廷的异地任命后,部将不想让他离开,他非常理智,以李师道为鉴,坚决离开本军去上任。
C.王承元文武兼备,政绩卓著。在凤翔任职期间,修筑防御工事,派兵据守,有效阻止了吐蕃的扰乱,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D.王承元宽厚仁惠,关爱百姓。所到之处能给百姓带来恩惠;两河之地没有实行私盐禁令,他请求使之得以实行,保障了百姓的生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劝承宗亟引兵共讨叛贼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
⑵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
【小题5】王承元为什么不听诸将的挽留,离开成德前往义成上任?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欧阳修所处时代,北宋受到契丹和西夏不断侵扰,忍辱求和。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B.颔联中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委婉,对仗工整,耐人寻味。
C.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与“国不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含蓄委婉,对仗工整,耐人寻味。
D.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面发展,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E. 诗人面对现实,在痛苦的心情中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染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饱含愤懑之情的悲歌。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园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园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园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园,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