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凤箫吟

(宋)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小题1】全词虽无明写,却处处暗含春草,从_______、_______等意象中可以读出
A.
【小题2】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7:0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龟山先生行状
宋·吕本中
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其先本蜀人,唐初徙居江州湖口,次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先生八九岁能赋诗,人咸异之。弱冠时游于邵武学,有声,确然以道学自任。年二十三,膺太学荐,遂登徐铎榜进士第。
哲宗即位,时天下翕然共趋王氏之学。先生独斥其不知道,妄以私智说眩瞀学者耳目。先生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时丞相蔡京客张觷,言于京曰:“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问其人,以先生对。京因荐之。
寻,上疏请复祖宗旧法,除熙宁以来新政;太学生伏阙,乞留李纲、种师道,军民从之者数万人。执政虑其生乱,公言:“士民伏阙,诟骂大臣,发其隐慝。出于一时忠愤,非有作乱之心,无足深罪。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金割地,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此二人者,国人之所同弃也。今告中外,乃推平贼和议之功归二人者,非先王宪天自民之意,宜收还榜示,以慰人心。”
高宗即位,初以先生为工部侍郎。陛对,言:“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上然之,除兼侍讲。未几,以老疾求去。乃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
先生天资仁厚,宽大能容物,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继母尤谨。本中尝闻于前辈长者,以为明道先生温然纯粹,终身无疾言色,先生实似之。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然先生歉然,未尝自满。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妄以私智说眩瞀学者耳目   曲:邪僻不正
B.金割地  捐:捐献
C.今告中外 敷:宣告,陈述
D.终身无疾言色     遽:严厉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年少时聪颖好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赋,得到人们的称赞,成年时在邵武游学,以传播理学为己任。
B.杨时在担任地方官吏时,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他还多次上书谏言,得到皇帝认可。
C.杨时对理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人称为“程氏正宗”。
D.杨时在侍奉老师和交朋友方面,可以作为后人的榜样,但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
(2)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
【小题4】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目。
小重山
吴淑姬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遭遇坎坷,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 mí):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
B.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C.“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D.“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春草烟笼、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E. “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
【小题2】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
苏颂
中书舍人新淦孔公,讳文仲,字经父。其先出鲁曲阜苗裔宣圣之后,公之六世祖绩为唐吉州衙推卒官,因家新淦,新淦今升为军,号临江。尚书后部郎中,赠正议大夫,讳延之,公之父也。公世儒者,少禀义训,知自刻苦,经、史、子、集,无不识于心而诵于口。其议论泱洽,讲解精辨,诸宿儒往往不能出其右。嘉佑六年,廷试擢进士丙科。公以文名振场屋。满岁,用荐举升出风口州军事推官。
熙宁三年,诏举贤良方正之士。龙图阁学士元公绛以公应诏。召试秘阁,论在第一,对制策入三等上。是时朝廷方大有为,辅臣建议以谓祖宗法度至此已敝,当悉更改。而公之策不以为便,故执政疑之,奏黜不收,趣还本任。
未几,公丁内艰。服除,除充国子监直讲。时学才方用五荆公经义进取,以公不习是学,换三班院主簿。后改著作佐郎,通判保德军。军城依山居,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又艰于出郭,公奏展城围其泉郭内。元丰八年夏,上覃恩转承议郎。
今上初纂嗣,太皇太后同听政,相司马文正公,稍复故事,擢用旧人。元祐元年,擢公为礼部员外郎。神宗庙配享功臣,众意多在王荆公。公曰:“精忠贯天地,功利及社稷,赠太师郑国公富弼乃其人也。”众不能夺,卒用郑公配享。
二年,自朝奉郎起居舍人拜左谏议大夫。前后陈数十事于上,或用或不用,义之所在,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未几,迁中书舍人。偶寒疾,未拜命,犹谓所言未尽,惓惓不已。
明年春,同知贡举。尝谓士之挟艺以干进,升黜当否,系有司之勤惰。于是昼则据案以稽参程衡,夜则篝灯以点定朱墨。前日之病犹未间,而治事不废。同僚觉其剿瘵,因语以法有疾许先出,不尔且就枕,毋宜自苦如此。公曰:“居其官则任其责,岂敢以疾自便。”其勤如初,卒至于大病。及事毕,奏牓归第,未旬朔,三月二十一日以不起闻。两宫览奏恻然,下诏厚恤其家。及丧归,又命其季弟集贤校理平仲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士大夫识与不识,闻之皆失声嗟悼,以为朝廷丧一直臣。
公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与人交不为苟合,久乃见其情至。其接物以诚无外饰,多此类也。性喜饮酒,饮益多而色益庄,其中皞皞然若有所得。享年五十有六。死之日家无余贮,惟有书五千卷,皆手自校缉者,遗文若干。
予摭众人之言及尝所闻见者以为之铭。
(选自《苏魏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苏颂,北宋哲宗朝左宰相。②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③辅臣:和下文的“执政”,都指宰相。④配享:合祭,祔祀。指功臣附祭于帝王宗庙。享,通“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举升台州军事推官   用:因为
B.是时朝廷方大有为 方:正
C.稍复故事 故事:旧例
D.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   誉诽:赞誉,毁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仲的造福是孔圣人的后代,他的六世祖孔绩做过吉州衙推卒官,后在新淦县安家了。孔文仲的父亲被追赠为正议大夫。
B.嘉佑六年,孔文仲在廷试中被拔擢为进士丙科。他的评论言论透彻贯通,讲解深入明晰,素有声望的儒士都不能超过他。
C.孔文仲受皇上特派主持进士考试。他日夜辛劳,批阅考卷,以致积劳成疾。同事让他去求医,他不愿意,最终大病一场,不久去世。
D.孔文仲喜欢喝酒,喝得越多,脸色就越庄重严肃,脸上还一副自得的样子。五十六岁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只有五千卷书籍和他遗留的若干篇文章。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又艰于出郭。
(2)公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请简要概括孔文仲的才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