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璋传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还。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后为吴大市刺奸,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幸西安长。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不入境。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氏,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

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甘宁卒,又并其军。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璋曰:“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 缚作大挠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水长当下,尚便引退。璋下备陆口。权称尊号。拜右将军。

璋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征伐止顿,使立军市, 他军所无,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嘉禾三年卒。子平,以无行徙会稽。璋妻居建业,赐田宅、复客五十家。

选自《三国志》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言后豪富还: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合肥之役,张辽至:奄:忽然
C.自璋在事,不入境:寇:侵扰
D.作筏适毕,水长当下:伺:等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八百人,将还建业”,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大业”之意。
B.“权称尊号”,“尊号”是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选文中“权称尊号”的意思是孙权遥尊魏帝,承认魏帝,愿意与魏结盟。
C.“拜右将军”,古代左右的尊卑并不固定,而是随使用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载:“位在廉颇之右。”而《魏公子列传》:“虚左”。
D.“嘉禾三年卒”,“嘉禾”是孙权的年号,中国古代称帝王,除了称王、称皇帝、还可以称溢号、称庙号、称年号等。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小题4】有评论说:“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据保东南,宣哉!”根据选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潘璋之不修”表现在哪些方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30 11:5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山阳王粲见而贵异之。由是知名,为郡功曹。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为部江夏从事。时沙羡长赃秽不脩,溶按杀之,一郡震竦。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后孙权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武陵部从事樊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权不听他谏,特召问溶,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尔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臣所以知之者,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候。《江表传》曰:权数射雉,濬谏权,权曰:“相与别后,不复如往日之时也。”濬日: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濬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撒坏之权由是自绝射雉。五谿蛮夷叛乱,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中郎将豫章徐宗,名士也,常诣京师,与孔融交结,然儒生诞节,部曲宽纵,不奉节度,濬遂斩之。其奉法不惮私议,皆此类也。隐蕃以口辩为豪杰所善,濬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濬,而蕃果图叛诛夷,众乃归服。赤乌二年,濬卒,子翥嗣。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潘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B.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溶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C.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潜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D.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溶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此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辟,古代指诸侯王征召,是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一一种制度,如“连辟公府不就”。
C.从事,为古代官名,汉刺史的佐吏,汉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蛮夷,旧时泛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在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濬正直执法,处事清正奉公。中郎将豫章徐宗虽然是一个名士,还曾经到京城,与孔融结交,但他对儒生宽纵不拘,又不遵守法度,潘濬就杀了他。
B.潘濬观人于微,责子慎重交友。降臣隐蕃因辩才被豪杰亲近,潘溶的儿子也在其中,潘濬痛骂儿子,时人不理解,直到隐蕃谋反被杀,众人才信服。
C.潘濬受到重视,展现文韬武略。樊企图煽动蛮夷归顺刘备,孙权未听他议,特意询问潘濬,潘溶认为樊外强中干,徒有虚名,率兵五千征讨果然取胜。
D.潘濬为官有方,治绩颇为显著。他虽未到而立之年,却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从事,因查实处死贪污的沙羡长官而使全郡震恐惊惧,后任县令治绩突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知之者,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
(2)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袁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表荐太祖。太祖朝天子于洛阳,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太祖曰:“此孤本志也。”以昭为冀州牧。太祖表封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后昭建议:“宜修古建封五等。”太祖曰:“建设五等者,圣人也,又非人臣所制,吾何以堪之?”昭曰:“今民难化,甚于殷、周,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宣稍建立,以自藩卫。”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文帝即王位,拜昭将作大匠。及践阼,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明帝即位,进爵乐平侯,邑千户,转卫尉。昭上疏陈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帝于是发切诏,斥免诸葛诞、邓飏等。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董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B.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C.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D.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中国古代区域名称,以黄河以南为河内,而黄河以东则称河东。
B.五伯,即五霸,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多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
C.祭酒,原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D.孝悌,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悌”是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昭料敌制胜,取得突出政绩。他在担任魏郡太守期间,郡内非常混乱,盗贼纷起,他巧用计谋,一举扫除了盗贼,保证了社会的安定。
B.董昭多谋善断,具有远见卓识。他在归顺太祖曹操后,帮助曹操分析形势,梳理远志,说服曹操接受爵位,加强自我保护,深得曹操欣赏。
C.董昭认识清醒,深得治国之要。在辅佐明帝的时候,对当时社会的颓风弊俗的认识深刻,明帝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斥免多人,革除奸弊。
D.董昭忠心耿耿,成为曹魏元勋。从为曹操助画方略开始,他始终心系曹魏,多方谋划,累有功勋,既是曹魏的谋士、重臣,也是开国元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朝廷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2)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察孝廉钱唐长,郴令。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嘉禾中,为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拜太子太傅,中书如故。

   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性谦恭笃慎,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为抗礼。人有非短,口未尝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闻少穷。权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初,以吕壹奸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权以访泽,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权从之。又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检御臣下,泽每曰“宜依礼、律”,其和而有正,皆此类也。六年冬卒,权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
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语》《公羊传》《谷梁传》注,讲授常数十人。

吴录曰:初,魏文帝即位,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泽曰:“不及十年,丕其没矣,大王勿忧也。”权曰:“何以知之?”泽曰:“以字言之,不十为丕,此其数也。”文帝果七年而崩。臣松之计孙权年大文帝五岁,其为长幼也微矣。

(删节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B.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C.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D.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迁:调动官职,如“再迁为太史令。”左迁一般指降职。领:兼任更高的官职。
C.嘉禾、赤乌:嘉禾、赤乌是吴祖孙权年号。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元先例,自此,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阚泽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他因家中贫困,常被人雇用抄书,以此换取纸笔。抄完书后,他也就将那部书全部诵读完毕了。他博览群书,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
B.阚泽精通儒学,制定礼仪。他撰写《礼》一书和各家注释,以此教授太子,为他们拟定了出入及与宾客会见的礼仪等。因为儒学上的造诣深厚,他被封为都乡侯。
C.阚泽待人谦恭,不言人过。阚泽呼唤询问宫廷官府的小吏,都用平等的礼节相待。对别人的短处,他从不亲口提及。
D.阚泽反对酷刑,重视礼律。阚泽认为盛明的朝代,不应有酷刑。各官署存在一些弊端,孙权打算加重律令条例来检查监督官员,他每次都说“应依照礼仪、法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
(2)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

同类题4

疾困与吴主笺

周 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以腹心,遂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注引《江表传》)

(简注)
①讨逆:孙权长兄孙策,孙策受汉封为讨逆将军。②志执鞭弭:拿着鞭和弓(表示参加战争)。③威灵:国家(或帝王、祖先)的神力。④曹公:曹操。北:中原。⑤寄寓:寄住(在我们的土地上)。当时刘备在荆州。荆州原是刘表统治的地区,赤壁之战后,东吴认为应该归他占有,所以说刘备是借住的客人。
(阅读指要)
这是周瑜病危时写给吴主孙权的信。在信中,周瑜为自己身患重病,无法施展个人志向而深感遗憾;同时真诚推荐鲁肃继任,以成就大业。此信诚挚恳切,充分表达了臣子尽忠之情,是一篇幅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腹心(______) (2)遂荣任(______)
(3)昨自医疗,日无损(______)(4)鲁肃忠烈,临事不(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特”与“昔受讨逆殊特之遇”中“特”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B.丧母过哀,帝以是亲爱之
C.非朝廷士大夫而已D.士之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小题3】下列句中“以”“瑜以凡才”中“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奋臂指拨眦B.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翌日,资政殿学士行D.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
【小题4】文章第二段“傥或可采”中“傥”是个通假字,通________,意为________;这段还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2)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
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则安者制危 侔:相等
B.军营更筑严围 敕:命令、告诫
C.抗欲服众,令一攻   听:听从
D.貌无色 矜:骄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假(同“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假节”是一种掌地方军政的官获得的称号,“假节”者可杀犯军令者。
B.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后泛指全国各地区。
C.鸿沟:古运河名。楚汉项刘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后就把两国疆土的分界称为鸿沟。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生拜大将”之说。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
(2)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
【小题4】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