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致远,字子猷,南剑州沙县人。宣和三年,中
进士第。致远鲠亮有学识,言论风旨皆卓然可观。宰相范宗尹荐其才,召对,擢为
枢密院计议官。
建寇范汝为已降,犹怀反侧,而招安官谢向、陆棠受贼赂,阴与之通。致远谒告归,知其情,还白执政,请锄其根枿,于是捕向、棠及制置司属官施宜生付狱。诏参知政事孟庾为福州宣抚使讨贼,韩世忠副之,辟致远为随军
机宜文字。贼平,除两浙转运判官,改广东转运判官。
绍兴四年,以监察御史召。未至,除殿中侍御史。时江西帅胡世将请增和买绢折纳
①钱,致远上疏言:“折纳绢钱本欲少宽民力,而比旧增半,是欲乘民之急而厚其敛也。”从之。
金人与刘豫分道入寇,宰相赵鼎劝高宗亲征,朝士尚以为疑,白鼎审处。致远入对,独赞其决。迁侍御史。言:“
聚财养兵,皆出民力,善理财者,宜固邦本。请罢榷福建盐,精择三司使、副,以常平茶盐合为一官,令计经常,量入为出,先务省节,次及经理。”诏户部讲究。
五年,除户部侍郎,进吏部侍郎,寻复为户部侍郎。言:“陛下欲富国强兵,大有为于天下,愿诏大臣力务省节,明禁僭侈,自
宫禁始,自朝廷始。额员可减者减之,司属可并者并之。
使州县无妄用归其余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余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除给事中。
寻以老母丐外,以显谟阁待制知台州。朝廷以海寇郑广未平,改知福州。六年八月,广等降,致远选留四百人,置营城外,余遣还业。复遣广讨他郡诸盗,数月悉平。
八年正月,再召为给事中。出知广州。寻以显谟阁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张致远传》,有删改)
注①唐时实行两税法,称按钱折价交纳粟帛为折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州县无妄用归/其余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余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 |
B.使州县无妄/用归其余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余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 |
C.使州县无妄用/归其余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余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 |
D.使州县无妄用/归其余/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余/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春闱及第者之称。 |
B.枢密院,唐至元代的最高军事机构,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
C.机宜文字,宋代统帅的幕僚,负责与军事有关的机密事件,包括写奏折、参谋军机等。 |
D.宫禁,原意是“宫中戒令”,汉以后称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本文借指帝王后妃。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致远因其才能获得宰相范宗尹举荐,被擢升为枢密院计议官。他明察事态,了解到招安官员竟暗中与建州贼寇范汝为相通,立即回朝报告主政者,请求铲除其根本。 |
B.张致远时有卓异于其他朝臣的见解,金军同刘豫分路南下入侵,宰相赵鼎劝说高宗亲征,朝臣存在不少疑虑,报告赵鼎慎重处理,唯独他赞成赵鼎的决定,被贬为侍御史。 |
C.张致远担任户部侍郎时,谏言皇上要富国强兵,大有作为,希望皇上能诏令大臣力求节省开支,明令禁止奢侈浪费,从宫中、朝廷开始做起。 |
D.张致远妥善对待海寇郑广及其降军,选留其中的四百人,置于营城之外,其余的遣回归业。又派郑广征讨其他州郡的盗贼,数月之后全部平定。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寇范汝为已降,犹怀反侧,而招安官谢向、陆棠受贼赂,阴与之通。
(2)聚财养兵,皆出民力,善理财者,宜固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