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王廷去南京刑部上任了一段时间,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2)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11:2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B.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B.用事,有“执政、当权”“行事、办事”“使用典故”等意义,文中用的是第二个意义。
C.铨叙,亦作“铨序”。古时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升降级别与职位。文中指李裕的考核结论。
D.故事,在文中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在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依据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彪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李裕颇有才干,屡获提升。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凤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李裕一生正直,却晚节有亏。吏部尚书耿裕因坚持正义不被人喜爱。受宠专权的李孜省就和李裕共谋除去耿裕,让李裕代替耿裕。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2)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戴,字仁夫,延津人。隆庆二年进士。除兴化知县,有惠政。擢户科给事中。广东以军兴故,增民间税。至万历初乱定,戴奏正之。累迁礼科都给事中。出为陕西右参政,进按察使。张居正尚名法,四方大吏承风刻核,戴独行之以宽。由山西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岁凶,累请蠲振。入为刑部侍郎。累进南京户部尚书,召拜工部尚书,以继母忧去。二十六年,吏部尚书蔡国珍罢。廷推代者七人,戴居末,帝特擢用之。当是时,赵志皋、沈一贯辅政,虽不敢挠部权,然大僚缺人,九卿及科道掌印者成得自举听上裁,而吏部诸曹郎亦由九卿推举,尚书不得自择其属,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则尽用掣签法,部权日轻。戴视事,谨守新令。明年,京察。编修刘纲、中书舍人丁元荐、南京评事龙起雷尝以言事忤当路,成置察中。而是时国本未定,皇长子冠婚久稽,戴每倡延臣直谏。及矿税害剧,戴率九卿言:“陈增开矿山东,知县昊宗尧逮。李道抽分湖口,知府吴宝秀等又逮。天下为增、道者何限,有司安所措手足?且今水旱频仍,田里萧耗,重以东征增兵益饷,而西事又见告矣。民不聊生,奸宄方窃发,奈何反为发其机,速其变哉!”不报。明年冬,妖书事起。锦衣官王之桢等与同官周嘉庆有隙,言妖书嘉庆所为,下诏狱穷治。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戴引罪,而疏纸误用印,复被谯让,罪其司属。戴疏谢。戴秉铨六年,温然长者。卒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B.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C.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D.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在本文的意思是指凶年、饥荒之年,此处“凶”指的是庄稼收成不好。
B.“冠婚”指冠礼与婚礼。其中冠礼,是我国古代男子到了十八岁举行的成年礼。
C.“诏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D.“少保”为东富官职名,是太保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戴减轻赋税,心系百姓疾苦。在战乱期间,广东曾经增加了民问的赋税;而在战乱结束之后,李戴上奏朝廷,纠正了广东增加百姓赋税的这一做法。
B.李戴施政宽厚,不去盲从他人。在张居正崇尚名法、各地大官纷纷遵从这种作风施政苛刻的情况之下,李戴没有跟风,唯独他一人能够做到施政宽缓。
C.李戴深受皇恩,谨慎遵守法令。蔡围珍罢官后,朝臣推举接替之人.李戴当时名次并不靠前,而他却获得皇帝特别提拔;上任之后,他谨慎地遵守新的法令。
D.李戴关心国事,积极进言朝廷。面对矿税祸害严重的情况,他率领九卿针对官员、水旱 灾、农村、增兵、增饷等情况进言,可惜中途停止,未能将此事上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不聊生,奸宄方窃发,奈何反为发其机,速其变哉!
(2)戴引罪,而疏纸误用印,复被谯让,罪其司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鲩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

成化十三年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

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至因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

十七年加太子少保,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鞫:审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奥援,意为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
C.尚书,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有“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也可指俸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震,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