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元九

白居易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节选自《白居易集笺校》)

(注)①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作者友人。②缌麻之亲:关系疏远的亲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口未能言,心已默 识:记住
B.昼课赋,夜书     课:学习
C.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时阙:时政缺失
D.岂志未就而悔已生 图: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知仆宿昔缘   恐年岁不吾与
B.每人言 欲呼张良俱去
C.有志于诗者 开国茫然
D.即愚拙可知矣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谈到自己刻苦学习、勤奋诗艺的成长经历时,既有工笔描写,又有简笔概述,读后令人感动。
B.作者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谈到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的进步观点。
C.因文学创作联系现实紧密,作者及其作品被很多人误解攻击,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意并进行反省。
D.本文多对称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平易流畅;叙议结合,感情抒发浓郁真挚,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A.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2)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8:5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李白墓
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注】①李白墓: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在采石江边(在安徽省当涂县内)。李白墓即托此传说得名。②穷泉:黄泉,九泉。③但是:凡是,只要是。④就是:其中。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绕田无限草连云”一句,描写了墓地周边青草丛生,田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烘托了生机盎然的氛围。
B.颔联由眼前墓地的景象,联想到李白生前的辉煌,“可怜”“曾有”二词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直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同情和悲愤之情。
C.颈联“诗人多薄命”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李白起伏坎坷一生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对历代诗人怀才难遇、命运多舛这一普遍现象的无限叹惋。
D.尾联借“渚草溪藻”来比喻李白过后诗坛暗淡、衰微、平庸的诗作,暗含对所处时代文坛凋散的批评,也从侧面赞颂了李白艺术才华的卓越。
E. 本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凭吊李白墓,怀古伤今,抚今追昔,既有对李白不平命运的哭诉,又有对自己人生旅程顺利的庆幸。
【小题2】本诗多处运用对比,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

题山石榴花

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栏干,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期间。山石榴,即杜鹃。②菡萏:荷花。③争及:怎比。④尽:任凭。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近体七律诗,对仗工整,韵律很和谐。
B.“千朵” “团",写出了山石榴花的茂盛的形态。
C.作者认为蔷薇、菡萏都远不及山石榴花高雅。
D.“檐户下”一词,写出了山石榴花生长的环境。
【小题2】“”剪碎红绡却作团”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把从簇的山石榴花比作剪碎的红绡。下面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C.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小题3】白居易曾经称赞山石榴“花中无比”。结合本诗,写出作者喜爱山石榴花的缘由及在其中寄托的情思。
【小题4】苏轼有《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中后两句写海棠,与白诗“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句写山石榴,用了共同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写出他们所用的这种手法,并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小题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了他在江州的生活状况,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居住环境。
【小题6】本诗“菡萏生泥玩亦难”一句,令人想到周敦《爱莲说》中写莲花“_______,________”的句子,但两人寄托之意恰恰相反。
【小题7】诗中“菡萏”二字,有老师念错了,一学生指出应读hàndàn。老师当即表示感谢,且表扬了学生,并引用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来自我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