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正宫)塞鸿秋·凌歊台怀古

薛昂夫

凌歊台①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望夫山下乌江渡,是八千子弟思乡去。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青山②太白坟③如故。

(注)凌歊台:遗址在今安徽当涂小黄山,相传为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②青山,安徽当涂东南。太白坟:李白坟。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凌歊台怀古”是题目,此曲是一首登高吊古之作,全曲紧切题意“怀古”展开。
B.“望夫山下乌江渡”指的是项羽当年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C.“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引用了杜甫《春日忆李白》的诗句,直接抒发了对李白的怀念之情。
D.作者选用刘裕亡家、项羽自刎,而李白遗泽长存的史实,使之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小题2】请赏析“凌歊台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二句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7 10:20: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屠岸贾为司寇,将作难。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居无何,而朔妇生男。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婴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及武,为成人,婴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之,世世勿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B.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C.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D.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
B.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比稽首礼更加隆重。
C.齐衰亦作‘齐縗”,丧服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
D.祠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春祭为“祠”,引申为祭祀。也指供奉祖先等的庙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柞臼有勇有谋,他在赵氏旧主被害之后,冷静筹划,用自己的牺牲瞒过了抓捕的士兵,与程婴相互配合一起救下了赵氏孤儿。
B.程婴忍辱负重。他没有为赵朔立即殉难,而是假装投敌,卖友求荣;他将赵武藏匿于山中,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晋景公。
C.程婴不负所托。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更困难的奉养遗孤的责任,在十五年间,躲在深山,终于迎来复仇的一刻,并以死明志。
D.赵武懂得感恩。他在程婴表明死志时极力劝阻,愿意终生报答程婴;在程婴义无反顾地赴死后,又为他服丧、祭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氏先君遇于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