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北楼宴集

权德舆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注)①落帽孟参军:东晋名士孟嘉在聚饮中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同饮者作文戏之。孟嘉虽醉而神志不乱,读文后即作文酬答。满座之人读其文,皆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淡。②旧山:故乡,故居。
【小题1】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小题2】请赏析颈联的艺术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0 03:1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兰亭记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曾孙,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于梁槛上,并弄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
(注)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购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B.才艺,多权谋   负:有
C.弟子又幼来玩   耽:潜心
D.更不复于梁槛上 安:放,藏
【小题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宗以德政B.知在辩才
C.梁元帝曾孙D.辩才熟详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
B.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小题5】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辩 才 遥 见 翼 乃 问 曰 何 处 檀 越 翼 乃 就 前 礼 拜 云 弟 是 北 人 将 少 许 蚕 种 来 卖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小题7】萧翼是怎样得到《兰亭》帖的?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蠲一人,给其薪苏。郡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竞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背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招使子良捕政,明帝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明帝。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麥怀。”于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珠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遗人视,见淮中成无算,资浮出水上向城门。寻,年三十五。
(选《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斛”,旧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在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借指太子。
D.在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对不同阶层的人的死的说法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武帝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