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依据上述对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仁爱”思想表现出的重要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1 11:03: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尔 浴
B.子路率尔对曰 字幼孩
C.夫子哂之   始生,一寸之萌耳
D.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为国礼,其言不让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春者,春服既成
C.乎舞雩
D.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B.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C.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D.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代届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
B.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较低的大夫这一-级,文中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C.莫春也称季春,即阴历三月。一年分四季,一季分カ三个月,分別为孟、仲、季。
D.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一般在宗店内由氏族长辈主持加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志在从政,理想远大。他说自己仅用三年就可治理好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国,受到夫子哂笑。
B.冉有为人谦虚,説活谨慎。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认为自己只能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
C.公西华志于礼教,娴于辞令。他委婉地表示在诸侯祭祀和会盟,或者共同朝见天子之时,自己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D.孔子有意引导、鼓励学生。曾皙在老师问志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孔子并米,对其加以责备,而是劝他勇敢说出自己的志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

海不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则,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有本者如是D.正善治,事善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成于前,德于后 垂:流传
B.海不水,故能成其大 辞:辞谢
C.科而后进 盈:注满
D.知者水  乐:yào喜爱
【小题3】下面对“舍”的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舍:房子B.退避三舍   舍:房屋
C.以道为舍   舍:归属D.不舍昼夜   舍:停留、止息
【小题4】下列词类活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利:帮助,名词活用为动词
B.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圣:圣人的境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耻: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形容词意动用法
【小题5】下列句子的句式,分析认定不正确的是:(    )
A.止,吾止也;进,吾往也。   判断句
B.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定语后置句
C.何取于水也。    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D.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虚词“之”是提宾标志。
【小题6】翻译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小题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惑叹会让人产生自然和社会方面的诸多联想。比如:
①自然:草木荣枯_______________ 。
②社会:生命流逝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