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并非喜贫厌富,而是认为一切都要符合道义。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是毫无价值的。
B.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要求。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C.“君子之于天下也”一则,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只要不违法,就可以率性而为。
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一则从反面阐明如何落实儒家的人生观,即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四条要求,都是读书人应该努力做到的。如果做不到这四条,就会常常忧虑担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2-14 09:3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杖蓧  荷:背负。
B.植其杖而 芸:除草。
C.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
D.行其也  义:正义。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路拱立 
②欲洁其身,乱大伦 
③长幼节,不可废也 
④道不行,已知之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