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庐山后记

(清代)恽敬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出太平宫,宝石池。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润中,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

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阴旷奥 益:更加
B.出太平宫,宝石池  漱:饮,吸吮
C.遂蹑半云亭,试心石 睨:斜着眼看
D.坐升仙台 蹊:奇怪
【小题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听说庐山的背面非常的阴森、宽广而神秘,不如南面面对阳光,视野开阔,所以他不想到那儿去。
B.丙寅日,在无垢小和尚的带领下,作者乘着竹轿子,到了锦秀谷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名字特别不好,所以他认为不如改为“红兰谷”。
C.从锦绣谷往上,这里云雾缥缈,视线不佳。所以作者看看自己前后的登山者,皆处于薄纱之中,而云雾好像从人的腋下飘过一般。
D.本文描写了庐山的云海变幻,重点写了锦绣谷、“庐山高”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海,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
(2)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
【小题4】文中描写了“庐山高”上的山石、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5 11:5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西吉南赣道副使方君墓志铭

(清)刘大櫆

方君讳浩,字孟亭,桐城人也。其尊府桦坡先生,家世行谊既有铭。君生而沉毅,不与童儿共嬉游。及长,读书为文章,骏发有气。中雍正八年进士。初知太原祁县,调阳曲,迁保德州,又知隰、平定二州,迁知蒲州府,移守潞安,擢江西广饶九南道按察副使,旋调吉南赣道。因公有诖(注),循例复职。方需次吏部,而以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疾卒京师邸舍,年五十有二。

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其在隰也,隰民以茹素为群,群数百,号为大乘教。君悉召至庭,而啖以酒肉,人莫知其原。其后速捕大乘党人连数郡,而隰民独免。金川用兵,平阳富民愿输饷,而旁郡效之者甚伙,君独以潞安地瘠民贫,不为报。会天子巡狩中岳,取道泽、潞,而民田之近接道旁者,吏辄令薅去青苗以俟。君独以銮舆未出,而废民耕作,非为上爱民之道,令耕如平时。民得以收获,而事亦办治。在广饶,兼九江府事,岁旱而米商未至,洪州乏食,大府檄属郡悉运仓粮往济。君以郡民咸待食,而移粟他往,恐生事,请独输九江仓,而属县停运。比违大府意。未几,安仁以阻运罹重罪,罪及守令。大府乃以此重君。旋有吉南赣之调。南赣自前世多不轨之民,依山泽为患害。而上犹奸民据险为乱,君闻即驰诣捕缉,比大府至而谋主已就擒,讯实,置之法。

尝推先君子之爱以事诸父、诸姑及从兄弟,又推太夫人之爱以事诸舅、从母及外兄弟。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集》有删改)

(注)诖:失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B.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C.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D.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府: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在古代,令尊、令堂都是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B.雍正:清朝世宗帝的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年号纪年,清朝皇帝一人只用一个年号。
C.銮舆:古代帝王车驾上有一种铃铛称为銮铃,所以皇帝的车驾称銮舆,也叫銮驾。
D.摄:古代临时代理或兼任某官职,称为摄;摄政,就是指临时代理君主处理国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浩曾经因失误被免职,后又依旧例恢复官职;他在候任吏部侍郎的时候,患病去世。
B.方浩能主动为百姓谋。在别人都莫名其妙的情况下,他将隰县素食者召去喝酒吃肉,使这些人在后来朝廷对大乘教的镇压中得以幸免。
C.在洪州缺粮,大府发文要求所有属郡运粮救助时,他却因担心郡民闹事而请求只运九江的仓储。在安仁发生“阻运”事件后,守令等人受惩处。大府以此重罚方浩。
D.方浩能自觉践行儒家的“仁爱”理念,把对自家长辈的孝与爱扩展到对待戚属、故旧的身上,怜贫济困,急人所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
(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余生①书 戴名世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 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 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 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 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又困于饥寒,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② 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
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安徽舒城人,戴名世的学生。《南山集》案起,余湛牵连下狱,不久病死狱中。②潜德幽光:指山林隐逸之士所记述的明代史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揆以《春秋》之义 揆:衡量
B.有廑廑志其梗概 廑廑:只,才
C.相继澌尽 澌:老去
D.而世所流布诸书 布:散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昔者宋之亡也     凌万顷之茫然
C.窃有志焉 则将焉用彼相
D.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 醉则更相枕以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先交代作书目的,第二段阐明编写南明史的意义,第三段写搜集南明史料的种种艰难及自己的抱负,最后一段重申自己的志愿与决心。
B.作者认为南明政权的历史意义不低于蜀汉和崖州的南宋政权,但因为清政府的文字禁忌严厉,所以南明政权的史实已经湮没无闻,令人悲叹。
C.作者有感于世无司马迁、班固那样的史学家,于是慨然以修明史为己任,但又感慨于自己一生穷困潦倒,根本无力搜集史料。
D.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又首尾照应,显得极有法度。且善用曲笔,貌似恭敬,其实是极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文字狱的酷烈。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近 日 方 宽 文 字 之 禁 而 天 下 所 以 避 忌 讳 者 万 端 其 或 菰 芦 泽 之 间 有 廑 廑 志 其 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 百 而其书未出又无好 事 者为之掇拾流传不 久 而已荡为清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
(2)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