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来护儿)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1 09:5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忠良有异

吴兢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徵,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其事,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徵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徵曰:“尔谏正我数百条,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已后,不得不存形迹。”

居数日,太宗问徵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徵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云:‘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惟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丧,或未可知!”太宗矍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徵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选自《贞观政要·直谏》)

(简注)
①吴兢:唐史学家。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编修国史。撰有《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10卷40篇,8万余字。该书言简意赅地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房玄龄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②阿党:偏袒。  ③不直:不实。④不存形迹:不注意言行举止。形迹,仪容、礼貌。⑤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意为君臣同气相连,利害关系一致如同一人。
(阅读指要)
《贞观政要》以记言为主,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选文中唐太宗与魏徵的一席对话,栩栩如生地刻画出魏徵的正直无私、忠贞为国的形象,也表现出唐太宗的胸怀宽广、善于纳谏。
(阅读训练)
【小题1】魏徵是唐朝有名的谏臣,高中课本中我们学过他的名篇《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言者不直(__________)   (2)以此小事,便损众美(__________)
(3)已悔之(__________) (4)君莫违此言(__________)
【小题3】对于“因何不存形迹”,魏徵指出“此言大不是”,唐太宗也认为“实大不是”,为什么?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这样发展下去,只能使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
B.因为它客观上助长了小人诬害忠良的嚣张气焰,陷害无辜。
C.因为它只能造成大臣们谨小慎微,不顾国家大计,这于治国无补。
D.因为既已查明告发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就不应再追究魏徵责任。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温彦博认为魏徵虽公正无私,但他平日不注意言行,而给人留下话柄,因此也该受到责备。
B.唐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告诫魏徵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损害君王众多美德,以后进谏要注意影响。
C.魏徵不同意太宗对他的指责,认为如果君臣上下因怕授人以口实而谨小慎微,那么国家的前途将是危险的,既然以身许国,就应该直言而无所欺瞒。
D.唐太宗为魏徵的直谏所感动,并当面表示自己一定不忘社稷永存的大计,并赏赐了魏徵。
【小题5】根据文意,说一说魏徵所说的“忠臣”和“良臣”异在何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颠。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焉者。客鸡义勇超群,群皆妒焉,尚不与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貌若群     营:迷惑
B.而颈喔咿   延:伸长
C.义而焉者   介:独特
D.尚不与焉   俦:做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又狎人   胡为遑遑欲何之
B.既来皆恶截冠雄鸡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孰能讥之乎 一曰见食命侣
D.客鸡义勇超群 师不必贤弟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已而竞还啄其粟——赶走(它)之后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
B.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难道不受它的好处就可以背叛它的情义吗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
D.昔日亦犹是焉——以前也是这样的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B.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C.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D.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小题5】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