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交耻”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D.“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B.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C.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D.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
(2)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5 12:5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阚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彭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理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茂才,字参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以便养改南京工部。榷税芜湖,课登,辄纵民舟去。既而课羡,请以饷边卒,不取一钱。就改吏部,进郎中,三迁南京大理寺丞。复引疾。四十年,起南京太仆少卿。时朝士方植党争权。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既败,其党犹力庇之。御史汤世济者,敬邑人也,疏陈时政,阴诋发敬奸弊者。茂才驰疏驳之。其党给事中官应震辈遂连疏力争。茂才更具揭发其隐,因移疾乞休。世济益恚,偕同年金汝谐、牟志夔攻之不已。茂才再疏折之,竟自引去。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茂才既去,党人益专,无复操异议者。天启初,召为太仆少卿,改太常,皆不赴。四年,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茂才恬淡寡嗜好。通籍四十年,家食强半。始同邑顾宪成、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及攀龙并建言去国,直声震一时,茂才只以醇德称。及官太仆,清流尽斥,邪议益棼,遂奋身与抗,人由是服其勇。时称“东林八君子”,宪成、允成、攀龙、希范、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及茂才也。赞曰:搢绅之士,遗佚之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宪成诸人,清节姱修,为士林标准。虽未尝激扬标榜,列“君宗”、“顾”、“俊”之目,而负物望者引以为重,猎时誉者资以梯荣,附丽游扬,薰莸猥杂,岂讲学初心实然哉?语曰“为善无近名”,士君子亦可以知所处矣。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九,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B.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C.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D.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本为寺名,后为官署,因为古代有很多人信佛,国家便设寺丞管理寺院。
B.“祭酒”为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意为首席、主管,例如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C.“移疾”意同“移病”,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之意,大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D.“搢绅”意为插笏于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官员和儒者腰间的大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茂才孝敬双亲,用心奉养父母。在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之后,他为了方便奉养父母双亲而改任南京工部主事的官职,体现出了他孝顺父母的品性。
B.叶茂才为官清廉,不以职权谋利。在芜湖征税时,收完税,就让百姓的船离开;税有盈余,他就请求以此来作为边疆士兵的军饷,不从中拿取一文钱。
C.叶茂才为人正直,敢于表达意见。当时朝政败坏,官员结党争夺权力,韩敬虽倒台,但其同党仍竭力包庇,叶茂才和汤世济先后上疏谴责并驳斥恶行。
D.叶茂才生性淡泊,凭厚德而扬名。他为官四十年以来,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家中自谋生计;他身为“东林八君子”之一,凭借厚重的德行而扬名在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
(2)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札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居常贮糗耩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及贵,帝比之“芜蒌豆粥”,“泡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B.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C.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D.后谓帝/旧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B.古时候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歌发出的变徽之声,其声调慷慨激昂。
C.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D.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父母早亡,由郭子兴抚养,后来嫁给了太祖,马皇后仁爱慈善且聪慧有识别力,曾对太祖说平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B.马皇后跟随太祖于军中时,经常缺少食物,她平常就储备一些干粮和干肉给太祖,而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
C.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有时会大发雷霆,曾经发怒责罚宫女,马皇后也非常生气,就把宫女交付给宫正司以求公正处罚。
D.马皇后病重时,不要求寻求良医,去世时希望太祖能够寻贤才纳良谏,自始至终都要谨慎对待每件事情。她去世后,太祖没有再立皇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
(2)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循居中,所言多采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石)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明史•陈循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B.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C.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D.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B.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以后都只有一个年号,如“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景帝)的年号。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会试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
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进”是升官,“谪、迁谪、左迁”是降官,“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一些朝臣拥立景帝即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升户部尚书,继而官至少保兼文渊阁学士、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就是因违纪有罪,受人弹劾,也未受追究。
B.景帝时,他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给皇上。他体察民情,好为民排忧解难,当时黄河南岸长江北岸大雪,麦苗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给农民。向朝廷进言,多为皇帝采纳。
C.陈循为官比较清正,乐于助人,宣德时期,御史张楷向皇帝献诗惹恼皇帝,多亏陈循为他说话才得免罪。御史陈祚上奏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
D.明英宗再次登位,于谦、王文被杀,陈循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后来石亨等人的阴谋败露,陈循在贬谪地申述,于谦终于昭雪,他才被释放,恢复官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
(2)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至刚,名钢,以行,松江华亭人。洪武二十一年举明经。选侍懿文太子,授礼部郎中。坐累谪戍边,寻召为工部郎中,迁河南右参议。河决汴堤,至刚议借王府积木,作筏济之。建文中,调湖广左参议,坐事系狱。成祖即位,左右称其才,遂以为右通政。与修《太祖实录》,朝夕在上左右,称说洪武中事,甚见亲信。寻进礼部尚书。永乐二年册立皇太子,至刚兼左春坊大学士,直东宫讲筵,与解缙后先进讲。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仁宗即位,得释,复以为左通政。给事中梁盛等劾至刚辈十余人,当大行晏驾,不宿公署,饮酒食肉,恬无戚容。帝念至刚先朝旧人,出为兴化知府,时年已七十。再岁,殁于官。至刚为人敏给,能治繁剧,善傅会。首发建都北平议,请禁言事者挟私,成祖从之。既得上心,务为佞谀。尝言太祖忌辰,宜效宋制,令僧道诵经。山东野蚕成茧,至刚请贺。陕西进瑞梦,至刚率百官贺。帝皆不听。中官使真腊,从者逃三人,国王以国中三人补之。帝令遣还,至刚言:“中国三人,安知非彼私匿?”帝曰:“朕以至诚待内外,何用逆诈。”所建白多不用。妻父丽重法,至刚为乞免。帝曰:“狱轻重,外人何以知之?”至刚曰:“都御史黄信为臣言。”帝怒,诛信。初,至刚与解缙交甚厚。帝书大臣姓名十人,命缙疏其人品,言至刚不端。缙谪广西,至刚遂奏其怨望,改谪交阯。

(节选自《明史·李至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B.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C.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D.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成年时起的别名,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做“表字”。
B.“礼部”为古代的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赋税、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东宫”本是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又称“春宫”、“青宫”、“储宫”。
D.“太祖”本指先祖称谓。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此指明太祖朱元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至刚颇有才干,曾受成祖信任。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一度朝夕侍奉在皇上的左右,并且在东宫讲筵当值。
B.李至刚为人敏捷,能够处理繁重事务。当年,黄河汴堤决口,他建议借用王府所存积的木材,制作木筏以助筑堤。
C.李至刚善于附会,精于佞谀。山东野蚕结茧,他请求庆贺;陕西进呈瑞麦,他率领百官祝贺。结果皇帝没有听信。
D.李至刚心胸狭隘,报复心强。他因解缙说他品行不端,不顾当初友情深厚,诬陷解缙谋反,使其被贬到偏远的交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发建都北平议,请禁言事者挟私,成祖从之。
(2)帝曰:“朕以至诚待内外,何用逆诈。”所建白多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