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尝陈时政,谓:“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帝不省。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税使杨荣激变云南,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连遭内外艰。服阕,起官,出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廷议当褫官,其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居相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槃、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至四十五年,以年例出居相江西参政,引疾不就。

天启改元,起光禄少卿。改太仆,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四年春,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魏忠贤盗柄,复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以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转漕多雇民舟,民惫甚,以居相言获苏。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淳家京师,乞移法司覆讯。时化方忧居,通书居相,报书有“国事日非,邪氛益恶”语,为侦事者所得,闻于朝。帝大怒,下居相狱,谪戍边。七年,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B.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C.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D.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是专门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臣民给君主上呈的关于议论朝政的呈文。如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B.内外艰,丁内艰就是父亲死了守制,丁外艰就是母亲死了守制。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党,即朋党、党羽,是指集团或派别,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在明朝晚期,朋党制度尤其活跃。
D.法司,官署名,是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魏书·甄琛传》就有记载:“复仍踵前来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居相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曾经上疏发表对时事的看法,直言当今朝廷无人尽职尽责,可是皇帝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孙居相执政严厉,不留情面。他上疏揭发诚意伯刘世延、税使杨荣、官员黄勋的罪过。他还揭发南京功勋子弟暴虐蛮横的情况。
C.孙居相洁身自爱,不畏权贵。天启四年冬天,魏忠贤夺取权柄后,任命他出京担任江西参政。他声称身体患病,没有就任。
D.孙居相体恤百姓,为民说话。朝廷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因为孙居相替他们说话,使得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
(2)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7 08:57: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
(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B.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C.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D.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3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一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谥号制度的形成,传统说法是在西周早期,后秦始皇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对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2)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笫,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 “二巨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璜择愿民教之律令 愿:质朴B.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
C.以灾异申前请  申:明白D.帝意亦浸疏    浸:逐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 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
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
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遺。宋代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
B.日晡,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C.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举”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
D.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人民免受祸患,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2)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明清时期,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B.“视事”是指古代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和本文的“强起视事”均是此意。
C.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之死,称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D.少保,官名。原本是专门辅佐太子的职官。隋唐之后,“少保”已经不再真正教诲、辅佐太子,而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用作加官赠官的官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以刘焘犯下欺君之罪上奏章弹劾他。
B.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左都御史后,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和部分官员乱政行为,认为小人牟利害国。
C.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未被批准的情况下,温纯组织了殿前集体跪请的行动。
D.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因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人称道。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乃入都,补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魏忠贤欲借刘一巘株累刘一燝,大章力辨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因援“议能”、“议劳”例,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又疏刺客氏,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辩。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

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裕愍。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B.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C.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D.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
B.东林即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实为朋党。
C.起官,指被罢免、退职回家居住的官吏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朝廷重新起用。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大章坚持信念,正直无畏。在朝中朋党角力、正直之士备受摧残之时顾大章立志向贾彪学习致力解除危难。
B.顾大章不畏困难,秉公论事。顾大章不怕丢官,秉公处理没有证据而被抓的人;不怕违背旨意替佟卜年极力争辩。
C.顾大章不畏强权,力抗阉党。顾大章因极力指摘魏忠贤的错误遭到怨恨,被杨维垣上疏弹劾,顾大章上疏进行辩解。
D.顾大章义不受辱,舍生取义。当顾大章受诬再次被移交刑部大狱时,宁死亦不受辱,先是喝药酒未死,后自缢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
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