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蠢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翎(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至殿中侍御史。②香径:采香径,故址在今苏州香山旁,相传夫差曾遣美人于此采香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即响屣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额联“名归范鑫五湖上”指的是范暴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领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29 05:06: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沃灌(_________)
公卿之后(_________)
③莫逾自(_________)
年事蹉跎(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从师也/乃记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其翼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不得其法/濯清涟不妖
D.昭炯戒/可为师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毎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眀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度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莱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曰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做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樁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的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都为他治疗。
B.李元忠赤胆忠心,深受高祖信任。在高祖率众自东出兵时,李元忠拜见高祖,向高祖陈述纵横的策略,体现出他的赤胆忠心,让高祖十分信任他的为人。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担任刺史的李元忠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自娱,以致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
(2)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①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②。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③。
叹凤嗟身否④,伤麟怨道穷⑤。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⑥。
注①开无十三年冬,一向崇儒的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孔子故里,亲自祭祀,写了这首诗,对孔于一生的坎坷际遇感叹不已。②栖栖:忙碌貌。③汉代刘馀封鲁王,拆了孔子故宅,改为鲁王宫。④《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⑤《史说·礼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⑥《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檐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谁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用了反问,既有对孔子的同情,又隐含看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
B.“地犹”两句照应诗题,点出现在经过的这里就是孔子的出生地邹邑,感叹孔子的后人竟连自己的故居也不能自保。
C.颈联将孔子比作凤凰麒麟,感叹孔子生不逢时,到处碰壁、其思想也行不通。
D.尾联说孔子被后世隆重祭奠,他希望死后够留名和得到重视的梦想如今已然实现。
E. 这首诗虽然用典很多,但都紧合孔子身世,故读起来也不觉其多。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