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1)词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02 12:02: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李太白画像

(宋)李纲

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余吐拭龙巾。词翰不加点,歌阕满宫春。

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千载已仙去,图像耸风神。

(注)①相传李白醉酒呕吐,唐玄宗以巾帕为其拭面。②“大儿中令”、“坐忘人”,分别指李白的好友郭子仪、司马子微。

【小题1】下列诗句没有表现李白“逸气薄青云”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C.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D.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小题2】下列诗句所表现的人物“风神”与“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不相符的一项是
A.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3】下列评价与李纲词中李白诗歌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B.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小题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摘自余光中《寻李白》

①分别写出李白诗中含有“月”、“酒”的诗句。
②余光中诗句中的“剑气”,可理解为李白的豪气、才气。请结合李纲词作或你的阅读积累,对“剑气”加以阐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小 松
唐代·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静林寺古松
宋代·仲皎②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①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②仲皎,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居剡县明心寺。曾于剡山星子峰前建白塔,结庐以居,题名闲闲庵。精禅学,好诗文,多结交文友。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唐诗中描写小松刚出土,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
B.“而今渐觉出蓬蒿”句,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人称赞它高,说明时人非常有眼力和远见,意义深远。
D.宋诗一、二两句主要点明松树的古老,以三个“古”字,着力表现享有长寿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
E. 宋诗三、四句以树与人相比,树龄比人的年龄要长,古松已经亲眼目睹人世间的几回变迁,树是不会衰老的,体现了松树的青春永驻、四季常青,对比鲜明。
【小题2】两首同为写松,然而作者所处身份、年代不同,情感不同,试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