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劭,字道辉,美风姿,涉猎文史。袭爵,驸马都尉、奉朝请。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于是拜强弩将军。出为钟离太守,在郡有惠政,夹淮人民慕其化,远近莫不投集。郡先无市,时江夏王义恭为南兖州,启太祖置立焉。义恭又启太祖曰:“盱眙太守刘显真求自解说,邵往莅任有绩,彰于民听,若重授盱眙,足为良二千石。”上不许,曰:“其愿还经年,方复作此流迁,必当大罔罔也。”上敕州辟邵弟亮,邵以从弟正蚤孤,乞移恩于正,上嘉而许之。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邵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每出游,或敕同辇。时车驾祀南郊,特诏邵兼侍中负玺,代真官陪乘。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出镇豫章,申谟为中兵参军,掌城防之任。庐陵王绍为江州,以邵为南中郎府录事参军,府州事,事未行,会谟丁艰,邵代谟为大将军中兵,加宁朔将军。邵南行,上遂相任委,不复选代,仍兼录事,领城局。后义康被废,邵改为庐陵王绍南中郎参军,将军如故。义康徙安成,邵复以本号为安成相。在郡以宽和恩信,为南土所怀。郡民王孚有学业,志行见称州里,邵莅任未几,而孚卒,邵赠以孝廉。邵慰恤孤老,劝课农桑,前后累蒙赏赐。邵疾病,使命累续,遣御医上药,异味远珍,金帛衣裘,相望不绝。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四十三。上甚相痛悼。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B.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C.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D.太祖以旧恩召见/入拜便流涕/太祖亦悲不自胜/会强弩将军缺/上诏录尚书彭城王义康曰/沈邵人身不恶吾/与林子周旋异常/可以补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祀南郊,古代君王率群臣依据礼法于郊外祭祀天地祈福,一般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丧事。丁外艰,指遭逢外祖父母丧事。
C.古代官职任免升降都有特定称谓,暂代某职可称“行”、“权”,兼某职可称“领”、“摄”。
D.孝廉,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代设立的察举科目,反映了统治者对品德的重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劭治政能力突出,吏民皆服。沈劭出任钟离太守,治政有方,江淮两岸百姓纷纷归附;盱眙太守刘显真奏请文帝重用沈劭,但遭到文帝拒绝。
B.沈劭举才不避亲疏,坦荡无私。文帝下诏命令州郡征用沈劭的弟弟,沈邵因为表弟年幼早孤,请求改为征用表弟。文帝赞许并同意他的请求。
C.沈劭重视百姓教化,心怀仁爱。沈劭在任安成相时,树立孝廉典范,抚恤孤老,劝导百姓在农业和桑业上勤奋劳作。百姓深受教化,心怀敬服。
D.沈劭深受皇帝器重,屡受重用。因其父关系而被录用后,沈劭陪侍文帝,负玺陪乘,兼任军政职务,担任安成国相,病重之际朝廷赏赐颇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邵往莅任有绩,彰于民听,若重授盱眙,足为良二千石。
(2)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邵启事陈论,即为简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1 03:0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父秀之,黄门郎。悰少而谨敕,有至性。秀之于都亡,悰东出奔丧,水浆不入口。初,世祖始从官,家尚贫薄。悰推国士之眷,数相分与;每行,必呼上同载。上甚德之。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遣吏部郎江谧持手书谓悰曰:“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悰治家富殖,奴婢无游手,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焉。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于宣阳门外驱打人,为有司所奏,见原。上以悰布衣之旧,从容谓悰曰:“我当令卿复祖业。”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字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與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郁林立,兼大匠卿。起休安陵,于陵所受局下牛酒,坐免官。隆昌元年,以白衣领职。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帝使尚书令王晏赍废立事示悰,以悰旧人,引参佐命。悰谓晏曰:“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不敢闻命。”朝议欲纠之,仆射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遗直。”众议乃止。悰称疾笃还东,诏赐假百日。永元元年,卒。时年六十五。

(节选自《南齐书·虞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栅/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B.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C.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D.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庙是天子的祖庙,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谥号,如某祖、某宗。
B.卤簿是古代帝王外出巡行时扈从的仪仗队,后也用于后妃、太子或王公大臣。
C.白衣,古时指平民,也可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这里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D.废立,古时指帝王废置皇后、太子或诸侯,也可以拍大臣废除旧君、拥立新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悰浮朴至孝,能够慧眼识人。父亲于京城去世,他前往奔丧,悲伤得水浆不曾入口;他在世祖贫寒时就推崇其为国上,不仅资助钱财,面且出行同乘。
B.虞悰治家有方,精于研制美食。他持家时财货充足,奴婢没有游手好闲之人;他不仅擅于烹制佳肴、调配口味,甚至在宴会上谈美味时能够引经据典。
C.虞悰为人率性,做官恣意行事。他对饮食方秘而不宣,在世祖醉酒不适时才献了一个醒酒方:他因在阳门外驱打人和修陵时接受局下牛酒而受到处罚。
D.虞悰深受倚重,不肯趋承逢迎。明帝即位,他称病不去辅佐,也不接受朝廷任命;徐孝嗣称赞他“古之遗直”才避免了朝臣弹劾,他最终还是称疾而还。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
(2)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后,亦不以介意。
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推查。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受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曾食中得虫秽之物 / 且贰楚也
B.显祖献文皇帝长子/ 臣壮也,犹不如人
C.任兴作 / 夜缒
D.探精奥 / 吾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午,使用的是天干地支纪时法。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组合,可以用来纪年,纪月,也可以用来纪日,纪时辰。
B.崩,古时指帝王之死,太后、皇后、贵妃之死也可称“崩”。
C.胡越,指胡与越,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因为胡地在北, 越在南,所以“胡越”有时也用来比喻疏远隔绝,又可比喻敌人或对立关系。
D.五经,一般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另外中医学把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也称为“五经”。文中为第一种释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性格宽厚仁慈,宽恕了烫伤他的手的侍者,在膳食中发现不洁之物也一笑了之,对在太后面前诬陷他的大臣也不予追究。
B.孝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对于祭祀一类的大事经常亲自到场;对于提交上来的公文事务,他都是亲自查处。
C.像历史上其他开明的封建帝王一样,孝文帝注意节俭,关心民生。他出巡时,尽量不去打扰当地的百姓,避免车驾损害庄稼。
D.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可谓学富五车;并且他擅长写各种文章,平时朝廷的各种诏书均是他亲笔写成。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
(2)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孔雀东南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伤之     伤:哀悼
B.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
C.留待作遗施   遗:遗留
D.处分适兄意   适:依照
【小题2】下列选项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B.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D.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小题3】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
“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B.“结发”,指束发,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了。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
D.“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每月的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小题4】下列对节选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节用铺排手法,意在强调刘兰芝自幼聪明能干、知书达礼、有教养,为下文刘兰芝无故被谴做铺垫,也反衬了焦母的专横无理。
B.从焦仲卿与母亲的对话,可以看出焦仲卿的懦弱性格,同时也借焦仲卿之口证实了兰芝被遣是无辜的,夫妻二人的感情是深厚的。
C.描写刘兰芝装束一段,表现了其沉着冷静的心理,也赞美了她的美丽,同时也是其在婆婆面前的示威。
D.同样是告别,刘兰芝对婆婆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而和小姑的感情是深厚的,所以洒泪告别。
【小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多谢后世人B.叶叶相交通
C.二情同依依D.本自无教训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文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 属:写作。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向来。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今君乃亡赵走燕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     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诗、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此处“六艺”与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同一个概念。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