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庭学记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川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已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作者:宋濂)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奇之士焉 恨:痛恨
B.于是其诗益工:擅长
C.余于京师 会:适逢
D.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及至
【小题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诸葛武侯之居 赋咏歌呼之
B.则告余     农人告余春及
C.非材有文   荆州之民附操
D.蓬蒿没户,志意常充然 吾尝跂望矣
【小题3】请选出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则以告余 竖子不足与谋
B.成都,川蜀之要地 刘备,天下枭雄
C.会余于京师    而今安在哉
D.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难至如此  通往四川的道路就是这样难以到达。
B.既览必发为诗 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D.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小题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为送别陈庭学作序,并未开门见山,而是远远地从“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落笔,构思精妙。
B.文中作者看似对蜀地山水大加赞赏,实则意在表明自己未趁年轻游览蜀地,生平游历不广的遗憾之意。
C.从此文来看,作者对陈庭学诗歌创作中存在的某些偏差似乎有所认识,并希望有所提醒和纠正。
D.本文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语重心长的启发,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盛气凌人的口吻,而是娓娓道来,恳切诚挚。
【小题6】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跨 马 行 篁 竹 间 山 高 者 累 旬 日 不 见 其 巅 际 临 上 而 俯 视 绝 壑 万 仞 杳 莫 测 其 所 穷 肝 胆 为 之 掉 栗 水 行 则 江 石 悍 利 波 恶 涡 诡 舟 一 失 势 尺 寸 辄 糜 碎 土 沉 下 饱 鱼 鳖
【小题7】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游历山水之间的关系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1 10:5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
C.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下车、乞骸骨”等词语表示官员辞官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帝乃特镛姓名,授饶州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特镛姓名   署:签署
B.以示励 劝:劝告
C.俊秀入学宫   俾:让
D.一不其所欲   厌:满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B.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C.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D.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小题3】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博士,学官名。国子,即国子学,晋朝开始设立,与太学并立,为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古代学校的名称,在商代称为“庠” ,而在周代则称之为“序”。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也是宋代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在元代,路下一般设府、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单位。
C.“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四书”则是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的合称。
D.行省即行中书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小题4】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按照制度他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了韩镛的奏言。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韩镛任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时,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
D.韩镛在处理政事的空闲,经常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2)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知黄岩州事   主持
B.民罹其害 害怕
C.何以牧民 治理
D.兴祖命并执之   逮捕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吏于有司    为之营救
B.佯以不实斥去  兴祖以手榜谕之
C.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   乃可破贼
D.三迁而知铅山州 已而罢兴作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曲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B.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C.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D.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兴祖任职铅山州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行,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为民除害。
B.永明县的洞瑶人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十分感动,三年都没有入境为害。
C.林兴祖任道州总管时,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御贼的军费和军需,让贼人闻风而逃。
D.春天大旱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虫子就都死了,最后又下了三天大雨,农作物也获得了丰收。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
(2)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徒大名。祖璇,儒。父祥,师事陵川部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诊,所言休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获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责,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救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投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文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

(注)躔次,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璇,儒 业:以……为业
B.所言休辄应    咎:凶,不吉利
C.德进在行 预:预先
D.寻以病闲 丐:请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
B.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是对察举制的补充。
C.东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诗·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
D.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无辜百姓的性命。
B.新德进精于星历,因此他屡受荐举提拔,多次的进谏和上奏,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C.靳德进善于预测,成宗以皇孙身份带兵之时,其攻战取胜,新德进都能预测准日期。
D.新德进见识高卓,他反对剿杀,重视教化,劝阻粮仓改建,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2)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

同类题5

完成文后各题。
巙巙(náo)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巙巙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长袭宿卫,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始授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寻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顺帝即位之后,剪除权奸,思更治化。巙巙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辄就之习授,欲宠以师礼,巙巙力辞不可。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巙巙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何谓一事。对曰:“独不能为君尔。 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或遇天变民灾,必忧见于色,乘间则进言于帝曰:“天心仁,爱人君,故以变示儆。譬如慈父于子,爱则教之戒之。子能起敬起孝,则父怒必释。人君侧身修行,则天意必回。”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巙巙未尝缄默。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巙巙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设如初,就命巙巙董治。
巙巙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京七日,感热疾卒,实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年五十一。家贫,几无以为殓。帝闻,为震悼,赐赙银五锭。其所负官中营运钱,台臣奏以罚布为之代偿。谥文忠。
(选自《元史。巎巎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B.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C.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D.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在古代是指国立学校,如太学、国子监。现在泛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B.徽宗是庙号。而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特起或追加的名号。
C.行省事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D.辛卯为干支之一。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顺序相配循环记录就是干支记日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巙巙出身世家,气质非凡。他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凭借祖上荫功进入仕途。
B.巙巙忠心事主,心怀天下。如果遇到天灾时百姓受苦,他就会趁机劝谏皇帝大行仁政。
C.巙巙劝谏有方,性格刚正。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直言劝谏,深受皇帝的信任。
D.巙巙轻视钱财,清正廉洁。任礼部尚书时,视钱财如无物。死后连入殓的钱都没有。”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②巙巙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