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庭学记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川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已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作者:宋濂)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奇之士焉 恨:痛恨
B.于是其诗益工:擅长
C.余于京师 会:适逢
D.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及至
【小题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诸葛武侯之居 赋咏歌呼之
B.则告余     农人告余春及
C.非材有文   荆州之民附操
D.蓬蒿没户,志意常充然 吾尝跂望矣
【小题3】请选出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则以告余 竖子不足与谋
B.成都,川蜀之要地 刘备,天下枭雄
C.会余于京师    而今安在哉
D.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难至如此  通往四川的道路就是这样难以到达。
B.既览必发为诗 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D.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小题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为送别陈庭学作序,并未开门见山,而是远远地从“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落笔,构思精妙。
B.文中作者看似对蜀地山水大加赞赏,实则意在表明自己未趁年轻游览蜀地,生平游历不广的遗憾之意。
C.从此文来看,作者对陈庭学诗歌创作中存在的某些偏差似乎有所认识,并希望有所提醒和纠正。
D.本文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语重心长的启发,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盛气凌人的口吻,而是娓娓道来,恳切诚挚。
【小题6】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跨 马 行 篁 竹 间 山 高 者 累 旬 日 不 见 其 巅 际 临 上 而 俯 视 绝 壑 万 仞 杳 莫 测 其 所 穷 肝 胆 为 之 掉 栗 水 行 则 江 石 悍 利 波 恶 涡 诡 舟 一 失 势 尺 寸 辄 糜 碎 土 沉 下 饱 鱼 鳖
【小题7】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游历山水之间的关系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1 10:5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大都,馆秘书卿泰不华家,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女一童留燕,怅怅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宋濂《王冕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⑴执映长明灯读之    ⑵安阳韩性闻而
秘书卿泰不华家    ⑷公愚人哉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⑵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
【小题3】请逐条概述体现王冕特立独行的事件。
【小题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会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景模,为宋将,以蕲州降。先是,如德尝被俘,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至是,入觐,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遇大沟,马不可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壮之,由是称为拔都,赏赉优渥。授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军马,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取临安,选能招诸郡者,众推如德,如德衔命往喻,绍兴诸郡皆下。初,世祖以宝刀赐如德,及与敌战,刀刃尽缺。宋平,入觐,如德以刀上呈,曰:“陛下向所赐刀,从军以来,刀缺如是矣。”帝嘉其朴。时法制未备,仕多冗员,而军民之官,廪禄未有定制,故如德言及之。权臣抑不得上。丞相阿塔海命驰驿奏出征事,入见,世祖问曰:“江南之民,得无有二心乎?”如德对曰:“往岁旱涝相仍,民不聊生,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使果有贰志,臣曷敢饰辞以欺陛下乎!”帝善其言,且喻之曰:“阿塔海有未及者,卿善辅导之。”迁江西行尚书省左丞,时钟明亮以循州叛,杀掠州县,千里丘墟,帝命如德统四省兵讨之。诸将欲直捣其巢穴,如德曰:“今田野之氓,疲于转输,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乃遣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即拥十余骑降。平章政事奥鲁赤怒其跋扈不臣,欲以事杀明亮,如德闻之曰:“皇元仁厚,未尝杀降,明亮叛人,何足惜,所重者,信不可失耳!”年四十有四,卒于军。

(选自《元史•管如德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B.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C.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D.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怠息/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子出访通关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青铜或黄金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B.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臣子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阶下的侍者。后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C.廪禄:即俸禄,是朝廷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形式。
D.驿:供传递公文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传递公文用的马,“驰驿”即乘驿马疾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如德注重亲情,强壮勇猛。如德不远万里与父亲团聚;鸿沟大河,他可以游过去,还可以同时拉开两张强弓。
B.管如德受众推崇,为君信赖。丞相挑选能招降诸郡的人,众人推举如德,他不负众望;世祖嘱托他辅佐政务。
C.管如德正直敢谏,尽职尽责。他直言朝政中的弊端,但被丞相阿塔海压制不得上报;他直言告知皇帝江南民情。
D.管如德仁厚爱民,恪守信义。循州发生叛乱,他采用怀柔政策使叛贼归附;有人要杀叛乱分子,他坚决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
(2)乃遣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即拥十余骑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遵)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母忧”也称“丁外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一名天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名士李国维、杨果,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給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煌虽盛,而谷巳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十四年,迁渐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逐遇害,年五十六。谥号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注)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张氏尝剪发书使读之   易:换取
B.祐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部:部下
C.行省民商酒税  榷:征收
D.不   报:回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即“下车伊始”之简略说法,指古代指官员刚到一个地方任职。
B.金季:指金朝末年,借用伯、仲、叔、季的排行的次序,季是最小、最末的。
C.盗跖、颜子:盗跖,孔子时代的山大王,颜子,孔子的学生颜回;文中指坏人与好人。
D.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只褒奖不批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受祖父的熏陶和母亲的激励,加上自身的勤奋,学有所成,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因此受到恩赐。
B.陈祐被推荐为河南总管,他向前辈虚心请教治理政事的方法,体现了他谦逊好学、礼贤下士的品格。
C.卫辉路是有名的难于治理的地方,陈祐到那里后,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所以深得百姓爱戴。
D.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尽力为百姓着想。
【小题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2)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节妇,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婚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周节妇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而姑卒    归:出嫁
B.夫疾甚 婴:缠绕
C.不出户限    暂:暂时
D.服与诸子同  羞:食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始归姑卒
夫赵强燕弱
B.奚自苦也
再迁太史令
C.剪鬓发示
复举剑拟,武不动
D.节妇兄公早殁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B.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C.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D.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节妇生性聪慧,为人贤良。父亲教她学《论语》等书,她都能通晓书中的意思;夫家相继死去几位亲人,她协助丈夫妥善地办理丧事,并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养育丈夫哥哥的孩子。
B.周节妇性格刚强,决不再嫁。文夫病重,担心自己死后她与孩子难以自保,她咬指对天发誓表示自保的决心:丈夫死后,战乱中,她带孩子流亡在外,生活艰难,有人明确地劝她改嫁,她很生气,剪发表示不改嫁的决心。
C.周节妇亲自教子,严格要求。她买来诗书,亲自教授几个孩子,如果有孩子精神懈怠,打瞌睡,就严厉惩罚,一点也不宽恕。
D.周节妇关爱侄子,教子有效。她对丈夫哥哥的儿子关爱有加,最先给他娶媳妇,让他的吃穿与自己孩子一样,在她的教育下,孩子们品行很好,有一儿子还考入太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
(2)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