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
(明)康范生
(1)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三面环山,一面距河。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2)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3)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4)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5)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6)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祖生击楫,陶公运甓,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②一枝,《庄子》:“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小题1】可填入方框内的虚词是
A.哉 矣 焉 云尔B.云尔 焉 哉 矣
C.焉 矣 哉 云尔D.矣   哉 焉 云尔
【小题2】第(5)段划线句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B.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C.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D.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小题3】第(6)段“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是为了说明
A.苏东坡不被外物束缚。
B.苏东坡心高气傲。
C.苏东坡对书画鉴赏水平高。
D.苏东坡认为书画鉴赏应有补于世。
【小题4】文章用了很多篇幅写景,其作用是    
【小题5】第(6)段在说理的层次上有推进,请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2 04:48: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①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②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③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④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⑤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nú),儿女。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竹所者 :拜访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子华官翰林 :捉拿等到
D.先生复推其半赡弟   :用来
【小题2】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了
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
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
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王阮亭

尤侗

①来书谓仆《清平调》一剧,为吾辈伸眉吐气,第不图肥婢竞远胜冬烘试官,摩诘出公主之门。太白以贵妃上第,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读竟太息,又复起舞。

②仆谓天下试官皆妇人耳,若闺阁怜才反过试官十倍。太白赋《清平调》、《上清调》,贵妃以玻璃七宣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敛绣巾再拜,不正天子门生真为贵妃弟子矣!

③假使太白当年果中状元,不过盲宰相作试官耳,不幸出林甫、国忠之门,耻孰甚焉?何如玉环一顾笑于朱衣万点乎?然仆甫脱稿,即有罪我为骂状元者,昔王渼陂作《杜甫游春》剧,人谓其骂宰相,今仆亦遭此语,何李白、杜甫之不幸,而林甫、力士接踵于世也。此又仆之助公太息者也。

(注释)①《清平调》:尤侗所撰杂剧,戏说唐代诗人李白等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剧中,唐玄宗让“知音懂律”的杨贵妃任主考,杨贵妃选李白所作《清平调》一曲为压卷,取为状元。②林甫、国忠:指唐玄宗时的奸臣李林甫、杨国忠。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第不肥婢竟远胜冬烘试官
(2)林甫、力士接踵于世
【小题2】下列选项最符合“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原意的一项是(    )。
A.于是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愧对许多女性。
B.因此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因为女性而惭愧。
C.才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在女性面前应该感到惭愧。
D.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竟然知道女性会因此而惭愧的。
【小题3】第②段列举李白和杨贵妃的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小题4】作者认为假使李白当年果真中了状元,也是件可耻的事,因为___________。
【小题5】谈谈你对第③段“此又仆之助公太息”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明)徐渭
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①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
注:①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惮之,卒得诋诋:毁谤,污蔑
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苦:为……所苦
C.可以判构君构:设计陷害
D.夺嵩官,籍其家籍:登记户籍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①生而以奇骛一世   ②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③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 ④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
⑤尝思结客以破虏 ⑥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③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
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
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
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