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乔宇伯孙。年二岁时,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涕泣。九岁请学,在同辈之中,言无媒辞。弱冠,受业于乐安蒋国明。济阴刘公荣有知人之鉴,见乔,深相器重。友人刘彦秋夙有声誉,尝谓人曰:“范伯孙体应纯和,理思周密,吾每欲错其一事而终不能。”
光禄大夫李铨尝论扬雄才学优于刘向,乔以为向定一代之书,正群籍之篇,使雄当之,故非所长,遂著《刘杨优劣论》,文多不载。乔好学不倦。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单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司隶校尉刘毅尝抗论于朝廷曰:“使范武威疾若不骂,是为伯夷、叔齐复存于今。如其信笃,益是圣主所宜衷衿。其子久侍父疾,名德著茂,不加叙用,深为朝廷惜遣贤之讥也。
元康中,诏求廉让冲退覆道寒素者,不计资,以参选叙。尚书郎王琨乃荐乔曰:“乔禀德真粹,立操高洁,儒学精深,含章内奥,安贫乐道,栖志穷巷,箪瓢咏业,长而弥坚,诚当今之寒素,著厉俗之清彦。”时张华领司徒,天下所举凡十七人,于乔特发优论。又吏部郎郗隆亦思求海内幽通之士,乔供养衡门,至于白首,于是除乐安令。辞疾不拜。
乔凡一举孝廉,八荐公府,再举清白异行,又举寒素,一无所就。初,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父母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外黄令高顽叹曰:“诸士大夫未有不及私者,而范伯孙恂恂率道,名讳未尝经于官曹,士之贵异,于今而见。大道废而有仁义,信矣!”其行身不秽,为物所叹服如此。以元康八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晋书·范乔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
B.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
C.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
D.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
A.弱冠: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要行加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
B.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编订的《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熟悉的《荆轲刺秦王》即为其中的名篇。 |
C.元康:西晋惠帝年号。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如贞观、康熙等。 |
D.除、拜、举、荐,都指官职变化,文中均指授予官职。“孝廉”“寒素”在文中都是指汉晋时期选拔士人的科目。 |
A.范乔孝顺懂事。他两岁时,他的祖父范馨临终前因为遗憾自己看不到他长大成人,就把自己用过的砚台留给了他,五岁时,祖母告诉他这件事,他就拿着砚台哭。 |
B.范乔沉稳持重,他九岁入学,在同辈人中从来不说轻慢、玩笑的话。曾随乐安蒋国明学习,受到济阴人刘公荣的器重和友人刘彦秋的称赞。 |
C.范乔好学普思。光禄大夫李荃认为扬熊才学优于刘向,范乔对此并不赞同,并写了一篇文章《刘扬优劣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多文献都有记载。 |
D.范乔宽容大度,范乔的同乡除夕晚上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他,他装作没听见。同乡人很惭愧,就把偷砍的树还给了他,他反而去劝解对方不要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