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午枕:即午睡。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 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倾斜、歪向一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1 08:5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
C.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明亮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小题2】请结合你对“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的有关传统文化阴阳知识的理解,选出对以下地名“湘阴”、“洛阳”、“衡阳”、“华阴”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湘江南岸、洛河南岸、衡山南边、华山北边
B.湘江南岸、洛河北岸、衡山南边、华山北边
C.湘江北岸、洛河南岸、衡山北边、华山南边
D.湘江北岸、洛河北岸、衡山北边、华山南边
【小题3】对上述文字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C.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作者认为有志、有力的人才能到达。
D.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刑部郎中周公墓志铭
王安石
周氏其先自华阴入蜀,蜀孟氏时,公之皇考讳敬述,以文章知名,尝至要官,任事矣,孟氏亡,因不复仕。而天子召以为寿州下蔡令,由下蔡以为太子中允、知江州,赐紫衣金鱼,使抚初附之民。其后为秘书丞,知泰州以卒,而得州之北原以葬。有子四人,其卒皆位于朝,而公第二。公讳嘉正,字政之,少与其昆弟俱以进士甲科起家,为通州军事推官。其后通判广州,提点福建刑狱,知寿州,为三司盐铁判官。故宰相丁谓虑其材,天子以为河北转运使,而公不就。已而谓得罪,公坐出知金州,又知海州,又知濠州,而以工部郎中分司南京,归治疾于海陵之第。明道元年,以恩迁刑部。
明年,年六十四以卒。公宽厚而廉清,而其才尤长于政事。自为推官时,已能有所建,易为士民所记。及奉使福建,狱有冤辄辨,有疑若可贷辄以闻,所活至数十人,而其治大抵遇奸吏为独急。子男五人:曰象先,今为武康军节度推官,监台州税;曰彦先,为右侍禁,知循州兴宁县;曰茂先,为泰州司法参军;曰行先,为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知江州彭泽县;曰嗣先,为进士。女七人,皆嫁为士大夫妻。嘉祐三年三月壬申,公子与孙葬公皇考秘书丞、赠尚书工部侍郎之兆东。   铭曰:
周迁于蜀,爰自先人。考有四子,发于海滨。公有令闻,贵维次子。归宽民人,施刻在己。
方飞方骞,方升于天。既铩以归,既陨于泉。有高其后,有光其前。作为铭诗,兆此新阡。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坐出知金州    坐:因犯……罪B.使抚初附之民 抚:安抚
C.其卒皆位于朝    卒:最终D.归治疾于海陵之第  第:府第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氏的祖先从华阴到蜀地,蜀地孟氏当政时,周公的父亲名叫敬述,凭借文章出名,曾经做到非常重要的官职,担任官职之后,孟氏灭亡,于是就不再做官。
B.本文开篇写了很多周公父亲的为官经历,后面写了其五子的任职情况,这些虽不是直接写死者,但是都从侧面间接写出死者的生平事略、德行修养。
C.周公年轻时和他的兄弟都凭借进士甲科起家,做通州军事推官.此后做广州通判,福建提点刑狱,寿州知州,三司盐铁判官等,死后被安葬在泰州北部平原。
D.周公的五个儿子要么做官要么是进士,七个女儿都嫁给了士大夫,称得上铭文中所言“有高其后”。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及课本中所学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宰相丁谓虑其材,天子以为河北转运使,而公不就。
(2)有疑若可贷辄以闻,所活至数十人,而其治大抵遇奸吏为独急。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