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选出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
【小题2】选出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其皆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
D.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 师之不复,可知矣
【小题3】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2 12:0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淄翳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端,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狄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选自《昌黎先生集》)

(简注)
①燔(fán)淄翳(yí):焚烧枯死的树木。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
(阅读指要)
王弘中在连州居所后面发现了一处奇异之地,于是经过一番劳作,使之变成了美景,又立屋以避风雨寒暑,韩愈名之燕喜亭,并撰文以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这篇记立意深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因而事、景、情、理交融,读之令人受到启迪,并难以忘怀。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与学佛人景常、无慧(______) (2)立而视之(______)
(3)若有鬼神异物,阴来之(______) (4)有之道也(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发”与“石而清泉激”句中“发”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C.探石穴,靡计不施D.使人书至赵王
【小题3】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韩愈欣赏、赞美燕喜亭主人的一组是(   )。
①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  ②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③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⑤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小题4】对这篇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借此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B.第二段通过“州民之老”的观赏评价,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这是从虚处表现燕喜亭周围山水的天工之美。
C.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体现作者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D.这篇“记”立意深远,气盛言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事、景、情、理交融。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2)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二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决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口:“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口:“诺。”于是栋楹梁楠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日:“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以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有改动)

(注)①三王:指王勃、王绪、王仲舒。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言事:指谏迎佛骨一事。③大号:帝王的号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古代指写在文集前面的一段文字;另有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B.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D.元和,古代年号,在中国历史上被使用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东汉章帝执政时期,第二次是在唐宪宗执政时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引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